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June 28, 2023

李慧嫻 Rosanna Li — 手捏「圓」美笑匠 | 藝城遊記

【藝城遊記】李慧嫻 Rosanna Li

雖說「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不再合時宜,但追求苗條勻稱的身形,卻依然是多數人對審美的普世偏好。在香港從事陶藝創作多年,李慧嫻(Rosanna Li)帶著她那些「肥嘟嘟」的陶瓷公仔踏足港九新界,以渾圓的身軀重新定義美學。無論在港鐵油塘站、灣仔利東街、或是香港國際機場,她都留下了一些「珠圓玉潤」的倩影。當這些被她稱作「肥佬肥婆」的陶偶列陣,憨厚可掬的樣子確實可愛又可親。

無論是手掌大小的陶泥公仔,還是比真人還高的公共空間雕塑,這些「胖子」無一不是悠然自得的樣子,散發著一種和樂與喜悅。畫家以色彩繪出筆下人間,陶瓷家則用雙手捏出世情百態,無論使用的媒材是有形或無形,那都是承載著藝術家對生活的千般感悟。而在李慧嫻的陶瓷世界中,這些俏皮的人物角色從香港地的日常生活走出,或正要去街市買菜,或正騎著電單車送外賣,向你講述的正是最真實、最純粹的香港故事。

Rosan 笑言自己的公仔都是演員,而生活便是舞台。它們不時更替配件與服裝,上演著不同戲碼。今次我們走入藝術家的陶瓷室與畫廊場地,在陶泥成型之前,公仔換裝以後,一起看看她是如何形塑這些「大碼演員」。

「小人物的生活都值得被紀錄下來。」

當陶瓷公仔是演員,Rosan 幽默地自稱自己就是在背後控制一切的「幕後黑手」。多年來累積了不少陶瓷作品,展覽過後留下的,還有持續創作的新成員,都會被 Rosan 收藏在工作室的櫃子中。每當靈感來襲,就是這些公仔上場的時候。她說:「每次有新故事的時候,我都像在一個櫃子裏面把它們找出來,叫它們扮演不同的腳色,演繹不同的劇本,所以我覺得他們都是演員。」

若你對 Rosan 的作品有認識,那就會知道這些陶泥公仔演的並非什麼史詩式大片,而是描述平凡日常的生活小品。有時最貼近生活的,往往才最扣人心弦。 Rosan 所創作角色都是圍繞著社會中不同類型的小人物,到底這些藉藉無名的小角色又有什麼吸引她呢?

Rosan 分享道:「我自己都是一個小人物,都是在敘述一些平凡的生活。我現居在一個老區,那裡有很多老街坊、傳統行業店鋪、街市,我平時都會逛逛街市、茶餐廳等,我覺得這些就是真正的生活。我做創作就是想告訴別人我看到的,我感覺到的,這些人事都值得被紀錄下來。」Rosan 覺得我們很容易以習以為常的眼睛去觀看日常,但其實當中有很多被隱藏的細節,值得我們去細嚼慢嚥。

「今次在 SC Gallery 舉辦『街市氹氹轉』展覽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Rosan 在今年年初率先帶來一個與好友楊玉勤的陶瓷聯展,而在我們訪問期間,亦正逢 SC Gallery 為她與本地年輕藝術家 Jacky Tao 帶來聯展「街市氹氹轉」。一聽到如此「貼地」的展覽主題,就知道這個劇本正合她心意。無獨有偶,雖然 Jacky 主要創作當代工筆畫,但他與 Rosan 一樣,對日常生活同樣有著敏銳的觀察和關注。

這是兩代創作人的藝術交流,卻意外地激盪出非常新鮮的視覺衝擊。Jacky 以細膩穩定的筆法繪畫出不同的街市圖像, Rosan 則以一貫睿智與幽默帶來一系列可愛公仔。若不認識藝術家本身,單憑眼前筆法老練的作品而言,相信不少人會以為畫作是出自一位資深畫家之手,而這些狀甚調皮的陶作,則是出自年輕陶藝家之手。不過相同的是,我們都看出兩位藝術家非常注重作品的工藝性。

Rosan 分享道:「我很喜歡 Jacky  畫街市的畫,我們在籌備過程中有互相交換作品圖片,當時都看到一些可能性。我們在用色等細節上沒有具體討論過,直至布展的時候,出來的效果讓我們很意外。我們通過作品看到彼此有很多對話和協調在其中,可能是我們在聊天的時候都留了一些印象給對方。我們的作品是在同一個場地被視作是一件事,而不是 Jacky  歸 Jacky  ,李慧嫻歸李慧嫻,那是一種很新鮮的感覺。」

「各種小配件對我的作品很重要。」

而在這個菜市場中,有些公仔手執公道秤,有些拿起雅枝竹,肉檔老闆則大刀闊斧,殺氣騰騰。它們各人身上的道具各適其適,為造型生色不少,而這些都是歸功於不同的小配件。Rosan 分享:「大家看我的作品就知道配件在我的作品上很重要,如果單純只有陶瓷人物的時候,我覺得有少少單調。我剛才所說它們就是演員,當它們扮演不同腳色的時候,就要有不同的行頭,以及不同的道具在劇場中出現 。」

Rosan 平時會收集不同有趣小物,打造自己的道具箱。當碰上一些特定主題時,這些小配件便會大派用場。她說:「我並非時常都找到一些最適合的配件,有時候就需要一些朋友幫助。 我經常會利用朋友的專才,例如有些在縫紉或時裝設計上很優秀,我便會找他們幫忙。」

以今次展覽為例,除了街市人物外,Rosan 還特意創作出不同的外送餐飲專員,藉此頌揚他們,尤其在疫情以來的付出。「步兵」手上拿著的保溫袋、飯盒、外賣塑膠背心袋和紙袋等,正是她拜託朋友幫忙設計。而「騎兵」所用的摩托車,亦是她自己改裝現成物而成。當陶泥公仔配搭這些精緻小物,才完整地構成 Rosan 理想中的劇場。

直言漫長的創作過程難免有孤獨時刻,但當為陶瓷公仔物色配件與設計造型,正是她與其他朋友緊密交流的時候,每次仍感到期待。某些作品配件靠著各方好友助力,其實亦是 Rosan 多年的教學經驗累積而成。

她自 90 年代初便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課堂上她教導學生 ways of seeing 和 design thinking,所謂教學相長,回憶這段教學生涯,她滿足地說道:「教書的時候我都在學生身上偷了好多師,好多東西就如一個循環,是一種拉扯。」她與學生亦師亦友的關係,讓大家都樂於化身陶瓷公仔的「造型師」,這亦幫助了 Rosan 形塑出各種充滿活力的作品。教與學,施與受,兩者角色一直交替,這正是她口中的「循環」。

「我覺得社會對美的標準太單一。」

長年教導學生要拋開傳統框架的束縛,認識事情一體多面,只要稍微扭轉思考的角度,便會發現所謂「美麗」其實亦有千萬種。Rosan 直言:「社會上對美麗的標準太單一,大家很多時候會覺得越瘦越好,但我就覺得有你瘦,我有我肥。」

Rosan 之所以鍾情於豐腴的身形,其實亦受唐朝的陶俑影響。胖乎乎的公仔看起來十分寫意富泰,神態洋溢一絲餘裕,她說:「它們有種將時間拖慢的感覺,平時的生活可能太急促,我都會想怎樣可以將節奏拉慢點。我們看一個肥肥大大的線條,跟看一個尖瘦的人物的時間都不同,變相就是將觀看的時間拖慢。而當我在手捏公仔的時候,如果覺得線條不夠圓渾,我便會將泥土疊加上去,直至我滿意它的體態和儀容,變相製作過程就要放慢來做。而當起了一個簡單的模型後,還需要經過幾次燒製及上色的過程,一切都急不來。」Rosan 笑言泥土絕對能讓她能定下心來。

被問及希望這些公仔能呈現什麼感覺,她心滿意足地應道:「它們會令到我心安和開心。有時有些觀眾看到那些公仔,會微微一笑。他們開心,我就更開心,反而是觀眾給予我很多快樂和肯定。我就是靠著這些肥佬肥婆,讓它們為我建立一個與別人溝通的渠道。」

「香港陶藝很多元化,看的時候『各花入各眼,做的時候便是『各自各精彩』。」

作為香港資深的陶藝家,我們都好奇 Rosan 怎樣看待本土陶藝發展的傳承。雖說香港不如日本等地有悠久的陶藝歷史,亦沒有風格、技巧和原料的限制,但 Rosan 卻對此抱有正面的態度。

她說:「我覺得香港的創作人將陶瓷視為一個創作的媒介,你怎樣用都可以。這一頭有人試做器皿,另一頭則有人挑戰實驗性的作品,每人都在做不同的東西。我覺得香港造陶的面向很多,我覺得這樣是高興的。當你進入那個圈子,你便會從中感受到那個藝術家的意識形態,並感受到他的呼吸與作品並存,這件事十分美好。」 

Rosan 笑言:「香港陶藝很多元化,看的時候『各花入各眼,做的時候便是『各自各精彩』。」 默默造陶數十年,Rosan 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墨守成規,多嘗試與不同層面的藝術家合作,便能拓闊自己創作的可能性。

對她而言,藝術首要功能性就是要滿足自己,她覺得藝術就如自己的精神食糧。雖然表面上是她用雙手形塑泥娃娃,但其實這些公仔同時亦在打造如今的她。Rosan 說:「其實創作的過程亦能去認識和修正自己。到底我日後會變成一個怎樣的李慧嫻?其實我都是在一路做,一路改變,一路發展,當然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世界廣袤豐富如斯,藝術家認真感受生活,日常中目之所及的,都能化成動人創作。創作從來都是雙向交流,Rosan 手執一把陶泥,投放熱情與專注,而她捏出來的小生命,也自然滲透著一種讓人愉悅的魅力。這些泥公仔猶如天生笑匠,期待這位幕後的劇作人持續以幽默創作,讓歡笑不散場。

Executive Producer: Angus Mok
Producer: Mimi Kong
Interview & text: Ruby Yiu
Videographer: Kason Tam, Alvin Kong
Video Editor: Kason Tam
Photographer: Ken Yeung
Designer: Michael Choi
Special Thanks: Rosanna Li, SC Gallery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