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May 13, 2024

重新邂逅山嶺,以川龍獨特人文地境融入當代攝影!全新攝影文化空間和展覽進駐荃灣「貫文空間」

如果是行山客,一定會聽過甚至去過川龍飲茶;如果是藝術愛好者,也許早已透過 2018 年推出的「邂逅!山川人」公共藝術計劃而認識川龍。對於川龍,可能大家熟悉又陌生,現在終於再有機會可以更深入了解這片山嶺。

這次由香港攝影文化協會營運、香港國際攝影節策劃,選址於荃灣川龍村,打造全新的攝影文化空間 —— 「貫文空間」,於 2024 年 5 月 9 日正式開幕,協會將在此透過推出藝術展覽以及一系列有關川龍文化和歷史及本地生態的公眾活動,把當代攝影藝術的創作、討論、學習和想像延伸至鄉郊,推動與地方文化結合的攝影發展。

關於「貫文空間」

「貫文空間」的前身是由村民籌募興建、擁有 60 多年歷史的川龍貫文學校,不少村民都曾在此就讀,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回憶。而香港攝影文化協會把這所閒置多年的村校活化成對公眾開放的文藝空間,用以舉辦不同的攝影活動,展示多元的影像文化,不僅為這條饒富歷史的村落創造與當代生活的連結,透過創意傳承村民的珍貴回憶;翻新後的「貫文空間」盡量保留校舍的原貌,兩個課室成為展覽場地,為觀者提供了恬靜清幽的環境欣賞作品,亦屬活化和賦予新生命之舉。

「貫文空間」另一個成立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一個社區為本並對公眾開放的文藝空間。希望憑藉川龍獨特的人文地境,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及研究人員作實地觀察,結合自然生態、歷史、農業、食物、社區設計、科學等角度的觀察,讓傳統文化智慧與當代觀點碰撞,同時藉著不同攝影活動,展示多元影像文化。

延伸閱讀:

為慶祝空間開幕,「貫文空間」將呈現本地藝術家黃淑琪柏齊聯展,展出兩位以訴說川龍村民的故事為本而創作的作品。

開幕聯展:《石頭與凝視》、《影像發聲:川龍村民二三事》


協會早在 2021 年已邀得兩位影像藝術家黃淑琪柏齊駐村,為貫文空間進行前期田野考察、與村民接觸,再以影像交流和拼出村民的生活故事,而這些點滴故事並同時在開幕展覽中揭曉。
   
黃淑琪所打造的個展名為《石頭與凝視》,邀請了一眾村民取出家庭舊照,再回憶照片被拍下時的情景,再以不同方式呈現,例如放大聚焦、重新繪畫或轉化文字。文字部份就是交由詩人劉芷韻負責,在選取的照片及大量訪談素材中,以小小說的形式,把照片中的瞬間以想像延伸,內容中更特別探討了村中女性在舊時代的角色與經歷。此外,黃淑琪亦從川龍石廠門前的石堆中借來可以承載記憶的器物、收集了村校修葺前生長在外的野草野花及種子,放入種子及重新種植,寓意着將過去與現在連結,同時把生命與延續的不斷循環再現出來。

《影像發聲:川龍村民二三事》 則是由柏齊和黃淑琪共同策劃,希望從村民拍攝的影像,看到屬於他們的川龍故事。當中邀請了翟曼菁女士(Heidi)、陳偉昌先生(昌哥)和曾劍文先生(文哥)三位村民參與,因三人背景各異,眼中看到的川龍也有不一樣的面向,也希望藉著展覽,讓生於此地的人以攝影藝術的形式述說他們的故事,重現村民昔日情懷;而觀者也可以借此機會,透過村民的視覺去了解這片土地。

除了展覽之外,「貫文空間」將會推出一系列恆常項目及工作坊,透過邀請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像創作藝術家,與大眾進行深入的在地交流。活動包括:攝影沙龍(Photography Salon)、河溪生態研究及生態導賞班、攝影書角(Photobook Corner)及與不同單位合作的研究計劃等。

香港攝影文化協會主席高志強先生表示:「貫文學校甚具歷史意義,最初由村民自發籌募經費而建成,不但為川龍村內兒童提供教育,更盛載着川龍人的生活點滴。『貫文空間』將積極舉辦多元活動,以影像為媒,為這條具 500 年歷史的客家村落創造更多與當代生活的連結,激發全新的對話,讓更多人認識該地,透過創意得以傳承村民的珍貴回憶。」

「貫文空間」
地址:香港荃灣川龍村338荃錦公路
查詢電話:2777 0955

開幕聯展
1. 《石頭與凝視》黃淑琪
2. 《影像發聲:川龍村民二三事》 柏齊、黃淑琪
日期:2024年5月10日至8月4日
時間:星期四 (預約開放)|星期五、六、日 (上午11時至下午2時,下午3時至6時) |星期一至三休息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