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May 24, 2024

我們與九龍城寨的距離,其實不只九龍寨城公園、電影和壁報!盤點那些與城寨相關創作

《九龍城寨之圍城》(英語:Twilight of the Warriors: Walled In)自上映以來,一直熱話不減,更令大家燃起了對九龍寨城的關注和追憶:大至從九龍寨城的前世今生,小到寨城內民生故事,每個都是討論焦點。而電影票房與風評,都印證了大家對《九龍城寨之圍城》的熱愛,導演和主演更遠在康城出席影展時公佈電影後續 —— 落實開拍《龍頭》和《終章》,使《九龍城寨》成為三部曲的預告,引發期待;甚至連政府也在較早前表示,擬保留港產片《九龍城寨之圍城》部分電影場景供遊客打卡之用。

雖然未來的一切仍是未知之數,但回顧過去,其實除了九龍寨城公園和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之外,我們一同試着從城寨出發,看看那些與「九龍寨城」相關的作品和紀錄!

1、Cyberpunk 風格

提到九龍寨城,人們總是聯想到「Cyberpunk」。

這個單字最早出現在 80 年代,屬於創新的組合字 —— 結合了有著電子組成物意思的「Cyber」、控制論的「cybernetics」和帶著龐克、反叛的意思「Punk」,其背後大都建立於「低階生活與高等科技的結合」(Combination of Low life and High tech),借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崩壞的社會結構形成強烈的對比。

Cyberpunk 多從偵探小說、黑色電影和後現代主義中汲取元素,描繪社會上不為人知的一面,具有反烏托邦世界和悲觀主義色彩。後來,Cyberpunk 更是隱喻和反映了人們對於大公司企業、政府腐敗或社會疏離現象的擔憂。而當時的九龍城寨,既是貧民窟,還具特別的三不管狀態,正正符合了當中的元素,更體現了反烏托邦中的自由主義。

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IG @gregforaday

2. 電影
取景地|昔日出現過的片段

雖然九龍城寨「惡名昭彰」,但其謎一般色彩,成為了人們眼中獨特的景致,還曾出現在不少香港電影的畫面內 。

早在 1978 年的電影《白粉雙雄》中,就是九龍城寨實地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後來 1984 年的電影《省港旗兵》中九龍城寨的部份更令人印象深刻,故事講述一眾從內地到港、俗稱「大圈仔」的退役軍人在搶劫珠寶金行後逃至九龍城寨,並向無牌西醫診所求醫,最後更於城寨橫街窄巷中發生槍戰!九龍城寨的畫面就出現在電影中最後的二十多分鐘,在城寨的醫務所及横街上拍攝,成為了珍貴的歷史片段。

後來也有王家衛執導的電影《阿飛正傳》、比利時演員尚格雲頓(Jean-Claude Van Damme)所拍攝的荷里活電影《拳霸天下》和由藍乃才執導的《城寨出來者》等,都曾在城寨進行拍攝,《城寨出來者》更是第一部全片在城寨取景的港產片,也是最全面直接、徹底記錄了城寨中的生活與景觀。

而在 1990 年代清拆之前,最後一部在城寨取景的電影就是成龍拍攝的《重案組》。但清拆之後,城寨也一直成為了魔幻與現實的代表與載體,出現在不同的電影中,如《十月圍城》、《功夫》的虛化背景、《環太平洋》、《蝙蝠俠:俠影之謎》和《奇異博士》等,更添其奇幻和末世的神秘氣息。

3、 攝影相集

導演鄭保瑞為復刻場景,他曾透露當中有不少場景都是參考自《City of Darkness》一書。

《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是由加拿大攝影師 Greg Girard 和英國建築師林保賢(Ian Lambot)於 1993 年合著出版之書籍,在 2015 年也被翻譯成中文版《黑暗之城:九龍城寨日與夜》,當中的相片及文字紀錄都成了城寨歷史的重要證據。

更重要的是,當年走進城寨拍攝的兩位記錄者,不僅推出相集外,還舉辦了展覽,與大眾分享他們在城寨的所見所聞,成為了另一種記錄,讓人們能認識到九龍城寨生活平凡的一面。

《大図解九龍城 九龍城探検隊 九龍寨城 Kowloon Walled City》,根據建築師團隊在拆卸前進行的調查,透過大斷面全景圖重新呈現超高密度空間,是首本揭示完整內容的大型繪本,極詳細兼具條理記錄城寨內裡樓層結構;而日本攝影大師宮本隆司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九龍城砦》,發表於 1988 年並獲得木村伊兵衛攝影獎。他花了六年時間,深入其中進行拍攝記錄。

宮本隆司九龍寨城 (於1987年拍攝,2004年印刷) ,M+藏品

一幕幕充滿視覺震撼的畫面,都見證了城寨的傳奇色彩,也是世界上難得一見的文化故事之一,充滿詭秘卻迷人的氣息。

4、 小說

眾所周知,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源起正是作者余兒(余詠良)的原著小說《九龍城寨》,這部橫跨 16 年的作品,亦從文學轉化為影視,打破文字想像,豐富呈現九龍城寨的世界。但其實認真找尋足跡的話,以城寨為題材進行創作的小說,更是早在 2008 年起便陸續推出,例如香港作家喬靖夫的推理作品《誤宮大廈》(2008年)中,就描寫出一座城市中央迷宫般的破舊大樓故事,也不難聯想到城寨。

5、 漫畫和繪本

而創作元素當然不止是小說和電影,而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更是與原作和小說漫畫的跨界合作

漫畫《九龍城寨》由香港漫畫家司徒劍僑所繪,在 2010 年推出,把余兒的原作故事變成漫畫,共 32 期,後來還推出了《九龍城寨2》。看過漫畫的就會知道,其實電影故事有所改動,包括林峯所飾演的主角「陳洛軍」身世、「大老闆」任賢齊與他反目原因也都不同。

後來,余兒再和漫畫家 Pen So 合作出版的《九龍城寨場景故事畫集》之〈浪漫大逃亡〉,內容是以余兒的小說第一部為基礎的外傳故事。在 112 頁內的畫集內,跟隨主角藍男重遊每一處她曾與火兒到過的土地和故事。 

而 Pen So 更為其製作了主題曲 MV,而細聽會發現,連錄音方面也刻意營造出主角藍男在九龍城寨內的情境,讓讀者互動感受漫畫與音樂。

如此吸引的創作元素和題材,當然不止成為了一代港漫的創作元素,如 2012 年的日本著名推理漫畫《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中,故事中許多案件都與外界隔絕的相對封閉環境中發生,甚至有些案件跟多與當地流傳的民間習俗、都市傳說、怪談或神秘傳聞有所關聯,所以在漫畫的第 36 案,城寨就出現在「香港九龍財寶殺人事件」中;而在 2019 年,亦被日本女漫畫家眉月啍以此為主題,創作出《九龍大眾浪漫》又名為《九龍Generic Romance》的戀愛向日本漫畫,講述住在當地的人們的生活。

在漫畫之外,亦有繪本與城寨相關,所以不少外國藝術家也為此著迷,特意走進去邊感受邊創作,如 2021 年推出的《Drawing on the Inside: Kowloon Walled City 1985》,是由當時年僅 22 歲藝術家 Fiona Hawthorne 在九龍寨城內待了三個月而創作而成之作,揭示了她在那裡創作的敏感而非凡的藝術作品,更是一個已不復存在的獨特記錄。

6、 遊戲

而提及九龍城寨,日本女漫畫家眉月啍就曾表示,會以「九龍城寨」為主題,事源是在中學時期玩過的《九龍風水傳》(日文:クーロンズ・ゲート)的遊戲,是她初次認識和喜歡九龍城寨的緣起。

而這日本遊戲《九龍風水傳》的時空背景正是設定為 1997 年的香港,那來自「陰界」的怪物可以通過九龍城來到人間,而主人公就作為香港最高風水會議的超級風水師,為了維持風水平衡、以免世界崩壞,展開一場危機四伏的驚險之旅。

還有各大大小小的遊戲都是取材自城寨,例如 2001 年的《莎木II》、2010 年的《決勝時刻:黑色行動》(主角梅森在香港九龍城寨找到了克拉克博士並開始拷問他)、2016 年的《數碼寶貝-APP獸》(數碼寶貝動畫系列第七作中的「賽博九龍」參照九龍城)、2019 年的《南瓜先生2 九龍城寨》、2020 年的《港詭實錄》和 2022 年的《浪貓》等,而香港的元宇宙遊戲工作室也有製作出相關遊戲,一款《Kowloon Walled City》在 2022 年推出的 The Sandbox 元宇宙第三人稱動作冒險獨立遊戲。

然而,不得不提到一款名為《歡迎來到九龍 Welcome to Kowloon》,推出後一度成為了網民心中 2023 年最壓迫恐怖遊戲!

這款第一人稱的獨立恐怖遊戲,由玩家扮演一名為九龍城寨居住的窮學生,居民雖熱情、好客,但走過陰森的大街小巷再深入調查,就會看到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而遊戲畫面也塑造得十分真實,既精美又細緻地呈現了不少城寨角落色彩,而 3D 音效更是使玩家更加沉浸在遊戲內的恐怖氛圍中,令人毛骨悚然。

7、日本的「九龍城寨」遊戲機中心

而創作是互相影響的,而在日本,九龍城寨更成為了遊戲機中心的主題和建築參考。雖然在 2019 年結業,當時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去,所以時至今日,人們仍可在網絡上搜索到這特色大樓的照片和影像。

川崎倉庫遊戲機公園 (Kawasaki Warehouse),由外觀到大樓內部都是復刻了九龍寨城的佈局和狀態:從穿過軋軋作響的門走進到幽暗髒亂的巷弄中,完整地重現了九龍寨城的氛圍 —— 骯髒、光線無法穿透和雜亂無章。兩層的空間,四處都佈置了充滿香港的特色之物。

雖然城寨不復再,但城寨的魅力,確是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經典。每個創作人、每個作品都帶你用不一樣的方式去感受和認識城寨。

而你又接觸過哪些與城寨有關的作品嗎?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