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東京奧運經過幾番波折後,終於再次進入一年倒數,而每逢提起東京奧運,總讓我想起 Zaha Hadid 與隈研吾爭奪主場館設計一事。不過,提起隈研吾,首先介紹一下大師最近在國內完成的新作;未能親身近距離欣賞一下,唯有透過照片及文字給自己上一課。
「上一課」的意思,是自己很喜歡用作形容欣賞隈研吾大師作品時的用詞,因為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設計,總能讓你從中學習一些新事物。今年是 Grand Seiko 成立以來的一甲子見證年,因此品牌為慶祝這別具意義的時刻,因此特意邀講了隈研吾大師出手,為座落於岩手縣雫石町的盛岡「Grand Seiko 雫石高級時計工坊」進行建築工程,藉此象徵為 Grand Seiko 開啟嶄新未來的篇章。全新佔地2095平方米的工作坊,繼續貫徹隈研吾大師的建築理念,在外觀上,木材與周遭的樹林環境融合起來;內在,木材的建設與放滿機械的工作坊形式對比,而巨型的玻璃幕牆再讓自然光穿透室內,讓內外環境形成一體化,呼應 Grand Seiko 追求親近自然的品牌概念。值得一提的是,今次隈研吾大師更要為工作坊以木材打過無塵製錶空間,同時要兼顧絕對靜謐的要求,可謂別具挑戰性。
「我所尋找的是人性化的人文尺度、謙遜的表現」
聚集人氣,是隈研吾大師非常堅持的核心價值和建築理念。大城市當中,四周盡是引人注目的建築,既可以是居高臨下的宏偉設計,亦可以是盡取空間的智慧建築,但往往這些建築卻解決不了城市裡達至災難級的抑壓感,任它再高再大,也難以擠出半點喘息的空間。雖然木材是隈研吾大師的標性材質,可是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在密封的外牆下聚集人群,是一種壓迫感,反之,在完全穿透的設定下聚眾,卻能調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捨棄石屎、水泥、磚瓦等這些冷素材,運用自然素材與光線的交流,不但可以調和建築氣溫,當加入了穿透的建築設計,讓周遭環境融合室內,可減低城內建築與環境的衝突感,更可同時為室內外帶來一種安逸感。
「建築,需要為它灌注靈魂,並理應化為自然環境的一部份」
大自然,是隈研吾大師另一非常著重的設計元素,但「大自然」又是甚麼理念?大師曾經在訪問中分享過:「我一心思考的是,我的建築能為使用者帶來甚麼樣的感受,除此之外,甚麼都不重要。」一般的建築,可以是無盡的宏偉,或者極致地演繹出建築師或策劃者的個人風格,但往往卻忽略了建築是為著人而生存,可是人類卻不是為著建築而生活。隈研吾大師口中的大自然,並不是一種風格,亦不是泛指樹林滿目的地方。他理解到人類的生活往往是受到大自然的變化所影響,既然建築是為著人類而出現,那麼建築應與這個大自然溝通,讓人類得以生活在徹底的大自然當中,因此大自然其實是指人類生活的環境,而這就是隈研吾大師一直所推崇的「負建築」理念。
其實隈研吾大師也經歷過轉型的過程,60年代因兒時看見另一建築大師丹下建三的國立代代木競技館而立志成為建築師,可是經過不同的思考與觀察後,造就成今天的隈研吾:「從明治時代開始,日本視西方建築為榜樣,建築風格亦步亦趨走向類近,直到現在也是如此。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歷史文化,我們不能逐末忘本,尤其不能為著物質主義而肆意破壞環境、社會。我們理應更珍視傳統與自然,返璞歸真,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國家和地域文化上,便能激發出更多設計靈感。」
上一課的說法,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