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3月 28, 2024

【艺术三月】Art Basel 2024 不能错过的八个焦点!

於亚洲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ong Kong 2024)属年度盛事,呈献亚洲区内甚至全球的顶级艺廊参展。今年更有来自40个国家及地区、共242间艺廊参展,而在诸如此类参展艺廊中,香港展会也为大众呈现了不少区内多元的艺术视野、历史素材及由知名与新晋艺术家的前瞻作品,为观众带来崭新的艺术体验!

是次展览划分了五大展区:「艺聚空间(Encounters)」、「画廊汇聚(Galleries)」、「亚洲视野(Insights)」、「艺术探索(Discoveries)」和「策展角落(Kabinett)」。其中的「艺聚空间」(Encounters)由Alexie Glass-Kantor 策划,展示了全球知名艺术家创作的大型雕塑和装置,打破传统展会展位的界限,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一直以来都是展览内的焦点之一;而今年的主题更为「I am a part of all that I have met」,16 件大型装置作品分布于两层展区。

以下是 ZTYLEZ 为大家搜集的十个焦点,带大家一同细味 Art Basel 的特色作品!

梁慧圭《偶然之界》
(2020,2022)

展区:“艺聚空间”(Encounters)

来自韩国的艺术家梁慧圭,灵感和创作取材源自菲律宾的传统工艺编织品。《偶然之界》是组合了三件作品:《The RandingIntermediates -Underbelly Alienage Duo》、《The Intermediate -Five- Legged Frosty Fecund Imoogi》和《Sonic Cosmic Rope – Gold Dodecagon Straight Weave》。

两个装置作品是两尊拟人化的藤条雕塑,把菲律宾传统纺织技艺比纳科(Binakol)与六十年代欧普艺术相结合,并放在参照菲律实 Binakol 的纺织图纹的地板上,其中交错的几何图形代表着浪涛,而这种图案更是科迪勒拉地区原住民的传统,认为其中具有保护他们免受恶灵侵扰的寓意;而第三个悬挂的流苏条绳、粗壮闪亮的铃铛串装置作品,则使人联想到讲述一对兄妹逃亡到天上化作太阳月亮的韩国民间故事。

她用编织工艺,编织出不同的时空,包括神话叙事、灵性及宗教融合的仪式文化,唤起人们对神话、灵性及宗教仪式文化等无限联想。而铃铛串从天而降,象征着超越天外的世界及潜能,不时会被晃动,那声响回荡于空间内,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感受。

Further Reading:

  • 【艺术三月】Art Central 2024 观展指南!
  • 随风、光和水,感受安藤忠雄的教堂建筑魔法!
  • 艺人的背后,有关 Emma Stone 的一些小故事!
  • 2. 加贺温《浮世绘》
    (2022 – 2023)

    展区:“艺聚空间”(Encounters)

    来自日本的艺术家加贺温,以舞台形式呈现装置作品,取材自江户后期的小型歌舞伎剧场。作品中的构图、金色背景、榻榻米地板和纸灯笼,都极具日本建筑风格特色,更是连接了日本18世纪京都琳派及户时代中期在京都活跃的画师伊藤若冲的特点。

    作品中的兔子精灵”Usacchi”,灵感源自爱尔兰传说中的经典”pooka”,代表着艺术家的另一面。Usacchi坐在金色庭园中心的桌子前,周围摆满了食物和象征着已故母亲(Kazuko)的物品。Usacchi夹起象征逝者的茄子和青瓜,这些小细节展现了艺术家在日本和欧洲的生活文化经历。精巧舞台设计的外观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3. 阿迪拉 • 蘇萊曼《當你受夠天堂了》
    (2024)

    展区:”艺聚空间”(Encounters)

    来自卡拉奇的艺术家阿迪拉•苏莱曼,装置作品由三个悬挂的金属屏风所打造,而屏风中的纹饰则由不锈钢制的麻雀形金属配件紧扣而成。

    每件配件都采用手工锤压凹纹技术来打造,参考了卡拉奇当地的民间艺术“chamakpatti”和蒙古尔皇室所用的精美银器创作而成。屏风寓意分隔了今生与来世,而麻雀的死亡则是寓意着全新的开始或死后进入天堂。特别的是,每只麻雀都以机关枪互相连接着鸟爪,代表人们因暴行而被迫分离的状况;而每只雀鸟都为反复不断的暴力而献出生命,成为这些暴行的一场哀悼。

    屏风和麻雀旨在让人们思考当前世界的恐惧、战争和死亡困扰,提供给人们主动反思的空间。

    黎薇《很久很久以前》
    (2020 – 2024)

    展區:”藝聚空間”(Encounters)

    来自中国的艺术家黎薇,把香港常见的游乐场作为这次的创作空间,设想一群世界领导人转世为七岁小孩,将六个超真实等身儿童摆放在装置里各游玩设施中,场面既熟悉又令人毛骨悚然外,是装置作品中最点睛的作品之一。

    据说七岁是人格完全成形的年龄,而长大成人则被认为是退化的开端。这群七岁儿童穿着整齐的校服,取材自超真实政客,以不同姿势被摆放在这个专门制作的游乐场中。而最近,这些空间已经成为了监管、警觉及失去纯真之地,而同时亦代表着世界领导人的存在同样模糊,他们可能在游玩享乐,也可能正图谋不轨。

    當人們走進遊樂場,遊樂設施的感應器會被觸發,人們開始遭受「鳥鳴」的攻擊,讓人感到既荒謬又超現實,也令人進退兩難。藝術家欲以野鳥的鳴叫籲人們反思全球政治之重要,並非兒戲。

    麦影彤二(Mak2)《复制中的复制中的复制中的复制》
    (2024)

    展区:「艺聚空间」(Encounters)

    来自香港的艺术家麦影彤二(Mak2),将自己的作品《美好家园》复制在展位旁,使三者的空间布局完全相同,但通过上下、镜像和马赛克等形式展示,以探索复制、演化与模拟的概念,展示对抄袭文化进行讽刺。

    作品对抄袭文化和自己作品的三重戏谑:
    第一重是展位上展出麦影彤二的《美好家园》三联画系列,但作品却是找来淘宝上的画师绘制The Sims游戏的场景,虚构出难辨真假的爱与恶;
    而在展位旁,两个被复制的展位上下对叠的方式呈现,下半部分完整地复制了麦影彤二在德萨画廊展位中的作品,不过内里的三联画被简化为单幅画,而画作亦以马赛克展示;
    第三重是下方展位的镜像版本,但这个版本的展位残破不堪,充满霉菌、野草丛生、画作歪斜。人们只能揣测这是否属于200年后的艺术世界反乌托邦,或其实只是艺术家对表象本身嘲讽。

    6. 纳米纳普·迈姆鲁-怀特《拉拉基特森林》
    (2024)
    展区:”艺聚空间”(Encounters)

    来自澳洲的艺术家 Naminapu Maymuru-White,用若干椭圆形容器组成,象征了艺术家所在的澳洲北部的雍古族(Yolŋu)原住民社群的丧葬仪式、宇宙观及绘画传统。

    雅拉族是澳大利亚北领地东北阿南姆地区的土著人,而雅拉艺术是有关抽象与表现方式的持续对话,阐述了族群信奉的生命意义及与自然界的亲密联系。艺术家在柱上描绘了自己所感受到的银河系,并传达了万物间的联系:星斗、水、天空、土地、河流、Larrakitj 绘画仪式及艺术家的双手,通过不断流变的元素和宇宙来证明时间的流逝,印证我们所遇见的一切及存活的当下。

    7. Exhibition Area: Huang Hanming’s “Friendship First”
    (2024)
    Exhibition Area: “Art Space” (Encounters)

    来自新加坡的艺术家黄汉明,以雕塑制作装置:地板画上了绿色的桌球台,两个半球体成了投影屏幕,播放着七十年代中美「乒乓外交」时期的资料影片,体现出艺术家对两国关系的关注,属于流行文化和冷战外交的双重叙事。

    而艺术家也从《人民画报》、《人民日报》、《时代杂志》和《生活》杂志等刊物中收集影像,记录了1971年北京的乒乓球友谊赛,是如何为1972年中美两国在冷战高峰期间举行的历史性峰会铺路。

    8. 谢林·夏尔巴《通往天堂的阶梯》
    (2023年 – 2024年)
    展区:”艺聚空间”(Encounters)

    來自尼泊爾的藝術家Tsherin Sherpa,用一幅十米長的掛毯描繪了一條時而隱藏、時而盤旋上升的龍。

    艺术家从传统的密宗图腾、符号、色彩及表达方式汲取灵感,以充满动感的漩涡图形取代龙的鳞片,通过当代视角重新诠释喜马拉雅地毯制作中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形象。艺术家在多个作品中都采用了这种图案,象征着我们身处这个混沌世界中的无穷力量,并对尼泊尔物质和传统文化的异域视角提供了潜在解读。

    作品更是与加德满都的地毯制作工作室 Mt. Refuge 合作,借着尼泊尔地毯制作源远流长的历史来创作这件作品。对艺术家而言,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

    然而,在「藝聚空間」(Encounters)的大型裝置作品中仍有許多作品,展示著各種技藝和故事,還有一個出自澳洲藝術家 Daniel Boyd 之手 —— 全新創作的多媒體裝置藝術作品「Doan」,在展場之外的香港太古廣場內展出,為期至 4 月 7 日;還有免費的「光映現場」放映活動,萬勿錯過!

    属于艺术月的气氛,除了可以到展览现场参与之外,其实香港各处都洋溢着不同的艺术气息!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