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4月 5, 2024

【专访 华人艺术家霍刚】带着几何抽象艺术再遇・归来!

创作没有界限,也不受年龄所限。对于耄耄之年的殿堂级华人艺术家霍刚先生而言,生活要随缘,而创作更要随心!

霍刚是“八大响马”之一,更是“台湾现代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华人艺术界是重要的先锋。而回顾他的艺术创作之路,执笔逾70载,从南京去到台湾又远赴意大利,在米兰旅居五十年,而他的创作热情仍一直不减,体验着不同的中、西文化时,令他的艺术风格从超写实主义转变为几何抽象,再交织出另类的艺术世界。

而他投身和探索于艺术的经历,每步都很大胆,但不料他却为此解说:“我只是朝着这个方向走,不敢说自己很大胆,倒是因为很难才觉得有兴趣。”

他说,追求未知是他的兴趣。这一追就是穷其一生的时间,而五十年后,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当年出国的出发地(香港)和出生地(南京),这次展览是个艺术交流的机会,更似是他的 Reunion 之旅。那就在他重返心灵故乡之际,来亲自诉说这段简单其实不简单的创作故事。

感性与理性之间

如果要为他的风格加上关键词,他却是以「无中生有」和「与众不同」来描述。「我会多方面思考,去描绘出具有建设性、实质性的作品,所以会偏向理性和抽象。」

Further Reading:

  • 【艺术三月】Art Central 2024 观展指南!
  • 随风、光和水,感受安藤忠雄的教堂建筑魔法!
  • 揭秘 Planet Walala!法国艺术家 Camille Walala 专访
  • 于是逐一细看,从几何图形到颜色,看他是如何融合东、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他的艺术世界。

    理性的几何图形给人一种坚实、硬朗的感觉;他的画作大多以蓝色和绿色调呈现,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湛蓝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水或冬日的冰雪,充满了东方的抒情抽象风情。「绘画追求变化,我多使用冷色调,但偶尔也会用暖色调。就个人而言,我更偏爱蓝色和绿色调,因为这些色彩更契合幻想。」

    他没有为每幅作品做注释,因为他更希望让人们自己来解读,慢慢感受他笔下那极简且充满诗意的视觉语言。但在看似经过精密计算的理性表面之下,对霍冈而言,创作却是感性大于理性的行为。“心情好时我会画画,心情不好我就作罢,待心情好再继续。就像是,安定时就会画得较异想天开、把灵感表现出来,所以创作是绝对自由的。”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从元素到意象都充满了超现实风格的神秘感,也多了一份精神上的视觉诗性。「没有限制,但在思想上有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从简,不要多、不要复杂;而简单之中也要有深度、精神性能让人去思考,而不是凭空作画。如果连自己都弄不清画里的东西、不能够说明,就会变得很俗气了。」

    创作的自由,坚持着只画出他的所思所想,其中也有着一套属于他的独特思想和哲学,「艺术家是大胆的假设,而科学家是细心的求证。作为艺术家并不需要这么细心,而是要提供一种思维,可以是不一样的东西。」

    看着穿着一身淡蓝色衣服的他,不急不慢地在画展空间内游走,透露着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感觉,突然觉得画如其人;而在他的言谈中,也不难感受到那份属于艺术家的傲骨,就像那几何图形的棱角。

    追求有限的无限

    在他的谈话中,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对艺术的无限热情。他说:“我追求的是与众不同,这非常困难。而且,在创作时,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画家忘掉,既要学习他,又要忘掉他,这很困难。”

    突然想起小时候学画画时,老师不允许使用圆规或直尺等工具辅助的规定。他立刻回应:“我以前跟你想法一样,觉得是不可以的,但后来我发现这是错误的,为什么不可以?所以在我教学时,也会教学生要用什么工具来贴、来刷,觉得这是完全自由的,并且效果会更好。”

    打破了过往的想法,也要创作出别人不曾想过的,当然不易。而他的作品看似轻盈,实则却饱含心灵的厚度,使他的创作色彩愈来愈浓烈鲜明。

    放弃了超现实局限性,转而采用更自由的抽象表达方式,这个空间到底是如何布置和构造的呢?他却用筑房子作比喻,“绘画的每个画面就像是一个空间,等于有一块空地让你建筑房子,想要建成什么样子、哪里要留白,都要自己去构思;而画里的造型、线条、色彩、光等都是用我喜欢的元素去呈现。”

    这就是他的创作基调,让每一根线、每个点在他笔下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和内容。“我喜欢极简的艺术,越简单越喜欢,但同时越简单也越难画。因为在简单中表达复杂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

    这个“难”字在对话中频繁出现,每次出现都能更深刻地体味到他的艺术精神,复杂而丰富。画布是他的艺术世界,但这创作空间始终有限。谈及此,他却突然展露出一份年轻的冲劲和叛逆反驳道,“我这不是世界观,而是宇宙观,因为世界观对我来说太小了。”

    再遇・归来|载誉归来

    這次是霍剛首次隨台北「采泥藝術」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Hong Kong),也是首次在香港舉辦個人展覽《再遇・歸來》,還會延續至南京成雙城展,成為他創作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

    為此他分享道:“本來畫畫不是為了要展覽,而是為興趣。但後來我想要給別人看,是想要知道別人的批評,讓我能改進。我希望得到的是批評,不要都講好的,不然我沒法進步。當人們講出了我的缺點,我就會去思考,對的我自然會改,不對的就跟我沒有關係,哈哈哈。”明明已馳騁藝壇數十載、影響深遠,卻還是很謙卑說,“不敢說自己是先進,因為人類太多了,我只是在畫自己,也許在別人眼中覺得我很先進,但我不覺得,我只是向先進的方向去努力。”

    而这两地的重叠与交错,恰好能呈现霍刚创作背后的根源与动力。”对我来说,画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意思是为了什么而活,所以我搞艺术不是为了吃饭,而是我吃饭是为了要搞艺术。我没有能力做科学家、哲学家,但我对什么东西有兴趣、付出和研究,就是对人类有贡献,去追求更高的层次和领域。”

    在自己未知的世界一直探索,而他也對追夢之人有一番寄語:「就大膽地追求,不要害怕,勇敢的前進!這個價值可能現在看不見,但也是無限的,會不斷影響我們,就像沙漠裡的水。」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