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27 三月, 2023

Mickco Chan — AI 取替不了的靈魂 | 藝城遊記

香港時尚插畫師 Mickco Chan —— AI 取替不了的靈魂

若你有留意時尚及潮流圈子,那麼你對本地時尚插畫師 Mickco Chan 筆下創作的角色肯定不陌生。在全職投入藝術創作前,Mickco 曾是一名音樂人,後來因參與電影插畫工作而打開知名度,讓他獲得各大國際時尚品牌的青睞。踏足藝術圈子十餘年,與他合作過的品牌多不勝數,然而在眾多商業合作背後,Mickco 從未放下剛入行不久時所創作的一個藝術項目《宇宙》—— 那個拼湊起他人生某個段落的故事。

由創作而萌發的因,交織出千絲萬縷的緣。近幾年來,Mickco 嘗試以不同方式圓滿當初那個藝術項目。後來《宇宙》發展成一個被稱作《宙》的故事,而這故事後來又以實體展覽的形式面世。直到今天,這個故事仍然在醞釀當中,陪伴著藝術家一路走來的創作歷程。

而在創作路上,Mickco 一直抱著開放的態度,並運用不同媒介去演繹內心的理想圖像。自言熱愛科技的他除了傳統手繪外,更常使用電子產品創作。前年,他更首度挑戰製作 NFT,延伸的依然是《宙》的故事。正逢 AI 科技風潮席捲全球,當大家都討論著科技能否全然取替人類創意時,Mickco 早已本著「善用但不依賴」的原則,將 AI 結合個人創作,為他的個人項目帶來全新突破。

今集《藝城遊記》將跟隨 Mickco 走入他的生活場域,除了聊聊他現階段的創作近況外,也希望了解作為藝術家的他怎樣看待人工智能藝術的發展趨勢。

「創作要有一個獨特性。」

創作之所以來得獨特而珍貴,全因當中融合了每個創作者的生命養份。綜觀 Mickco 的作品,擁有大眼豐唇的美女角色出場率十分高,她們各個身穿瑰麗時尚的服飾,配以精緻妝髮,將平白的畫布點綴成一個充滿華裝豔服的秀場。

因為父親是一名時裝設計師,因此他從小到大都在時尚產業的視覺元素包圍下成長。作為一個時尚插畫師,Mickco 覺得時裝和藝術性質都是一樣,他說:「就算我們現在眼見的所有物件,你將它放個十數年,或是那件東西在世界上的數量變少,它就會成為藝術品。」這無關於時間的長短,而是作品最終所展示出的稀有性。而要掌握這種稀有性,你的作品必須與眾不同,讓人產生記憶點。

Mickco NFT 作品(由藝術家提供)

Mickco 一向畫人居多,皆因自小就喜歡看漫畫書和玩遊戲機,離不開的都是個性鮮明的角色,因此塑造各式各樣的人物,便慢慢成為他的創作重心。他分享道:「對於我來說,創作要有一個獨特性,因為別人第一就會認得出那是你的作品。」因此無論他在進行童話故事的創作,還是商業廣告中描摹的人物,也帶有一份專屬於他的風格特色,並慢慢滲透在大家的記憶中。

「我一路創作都是想要模仿小朋友畫畫的筆觸。」

Mickco 筆下的角色充滿一種時尚靈氣,但又不失率真的稚氣感,如同他本人一樣,散發著親和力。Mickco 笑言以前總有人評論他的作品就似是孩子畫的畫,不過原來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事。他跟我們分享:「當人大了,你畫畫不會再有小朋友那種隨心 ,其實某程度上,我就是一路去練習怎樣重回像小朋友那般去畫畫。」

大人眼中的世界充滿了各種意義,我們急於表現某些事物的特質,卻在無形中被困於「真實」之中。而在孩子的眼裏,他們筆下所描繪的是他們從直覺中感受到的世界,那怕不符合情理,但那些都是他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如此純粹且誠懇。而這種純真無邪的美感,是大人難以仿擬的。與其說他花時間模仿如孩子般畫畫,Mickco 一直練習的,或許是發現「美」的初心。

回到當初提到有關《宙》的藝術項目,當中記載著 Mickco 超過八年的情緒印記。那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生命足跡,當中並非全然是美好,更多的是創作者的自我檢視,時而破碎,時而重整,而他則一路透過創作去修復內心所缺失的。這個項目中的作品依然是帶點稚拙的童趣筆觸,其實亦是他回歸初心,並試圖自我療癒的一個過程。

「我是一個自我中心的藝術家。」

無須刻意在創作中追求甚麼大道理,Mickco 畫的就是最實在的自己。他說:「我從來不畫與自己無關的東西,可能有些藝術家會喜歡畫一些與社會議題有關的畫,而我就是一個比較自我中心的藝術家,我創作的所有畫作都是圍繞着自己世界、自己內心發生的事。」比起通過作品為他人帶來甚麼啟迪,他表示自己在繪畫的過程中表達了個人感受,那已是一種滿足。

Mickco 表示自己是一個很容易感到焦慮的人,腦海經常蹦出不同想法,唯有創作時能讓他專注下來,慢慢放空自己。對他來說,繪畫就是釋放千頭萬緒的最好方式。自言並非是那種很有計劃的人,他更追求一種隨心的創作。

這種不受規矩拘泥的態度,也讓他更願意嘗試不同創作媒介。一向熱衷於科技的 Mickco 繼前年首次進行 NFT  創作後,令他萌生起將以往創作過的故事實體化的念頭。

他分享說:「我很沉迷於科技,有時會想如果那件 NFT 作品好像《Black Mirror》那種,你將來能在第二個原宇宙裏面觸摸到它,那件事會立體,我會覺得有趣很多。」在虛擬與實體之間,他表示自己兩種方式都喜歡,只是實體作品能帶給別人的體會更多。

「AI 某程度上可以成為我第二個腦,讓我做到一些平時未必可以做到的事。」

Mickco 使用電繪已有多年,對於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這早已不稀奇。近期有關 AI 技術的議題鬧得熱哄哄,這種人工智能不但能與我們聊天,還可以為人撰寫文章,甚至生成藝術作品。這引發不少人憂慮,究竟科技是否能取替我們的工作,甚至進行藝術創作呢?我們亦很好奇 Mickco 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看法,他會擔心 AI 威脅到藝術家本身的創作嗎?

Mickco 直言:「AI 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威脅,某程度上它甚至能幫我生成一些理想的概念。因為它數據庫資料豐富,因此每次生成出來的東西都不一樣,它反而為我創作上帶來不同啟發,那可能是我平時想不到的東西。」

Mickco 表示最近在著手的一個項目,正是將兩年前那個展覽《宙》的創作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當時冒起《宇宙》這個計劃時,其實是他希望將 Wyman 寫過的歌詞合併起來,重新貫穿成《宙》的故事。後來因版權問題擱置,直到 2019 年,馮穎琪一首曲被歌手陳健安選中,填詞人正巧找上了 Wyman ,因而誕生了《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一歌。2021 年,Mickco 正值籌備《宙 》展覽,一切的緣份,讓他們剛巧碰上了,並慢慢將這項計劃形塑成一個越漸立體的故事。

「科技令創作人的幻想空間更廣更闊。」

他說:「其實以前有個好荒謬、好誇張的想法,就是想像如果有日可以將《宙》系列中那些我畫過的公仔,變成一個音樂劇就好了。」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竟在 AI 的出現下變得更為真實。雖然以往亦曾嘗試跟不同人合作,希望能實踐這個想法,但繪畫世界裏頭各種人物和場景都並非能輕易化為真實,涉及的預算亦遠比想像中高昂,後來 Mickco 也只得暫時擱下。

Mickco 透過人工智能平台,將自己創作的插畫變成「真人化」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Mickco 透過人工智能平台,將自己創作的插畫變成「真人化」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他續說:「現在,AI 可以根據我原有的圖像創作生成一張真實化的圖片出來,將來可能可以做到一個服裝上的參考。其實某程度上它會成為一個 Mood board 或 Concept sheet ,去到最後我可能都會找專人去拍攝,但我手上已經有一樣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參考去給人看,這件事出到來那個效果會更加貼近我的想法。」正因 AI 所生成的圖片讓創作人能預視作品成果,Mickco 表示那對他來說是一種創作上的輔助,而非威脅。

然而在另一頭,仍有不少人詬病 AI 圖像生成平台收集不同創作者個人長期積累的風格,並讓使用者直接挪用與複製,損害那些受到著作權保護的原創藝術。而 Mickco 本身作為一個原創藝術家,同時是一名 AI 圖像生成平台的用家,他又怎樣看待這件事呢?

Mickco 說:「我又覺得不會侵害到原創藝術家的權益,因為每個藝術家擁有自己的思維,即使人們使用 AI 生成圖像,但始終取代不了藝術家做到的事。」如他所言,創作最終目的就是抒發個人情感,這是人類創作藝術的本源,裡面蘊含的是每個創作人的靈魂,那是任憑 AI 技術有多先進,都不能完全複製的東西。

「使用 AI  創作就似抽盲盒。」

從插畫起家,後到打入香港時尚圈子,Mickco 自言自己是比較幸運的一群。平時除了埋首創作,他不時受邀出席一些品牌活動。平時工作需要周旋於熱鬧的人群裏,而創作時則相對需要個人空間,他笑言學懂如何抽離很重要。

重看香港這個創作環境,時尚美容產業的蓬勃,使他的創作透過商業化的途徑讓更多人認識,而這亦給予他更大的勇氣投入個人化創作。他覺得香港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仍然相對保守,他說:「好多人對未知都感到恐懼,但過了一段時間當很多人都在用的時候,大眾又會覺得可以接受 。」

而在 Mickco 的自身經驗上,從手繪、電繪、數位創作 、人工智能藝術等,他一直銳意進取,向大家展示藝術的不同面向。他表示:「科技一直向前行,我們應該改變思維,學習運用它去幫助自己創作。」

Mickco 形容使用 AI 就如抽盲盒,藝術家將自己的思維與感受變成關鍵字,任憑什麼奇思妙想都變得有可能。然而無論是 AI 技術還是《宙》這個項目,或許連創作者本人都無法完全想像其未來將會發展成什麼模樣,不過可能正因為無法預測,才讓藝術如此值得期待吧。

Executive Producer: Angus Mok
Producer: Mimi Kong
Interview & text: Ruby Yiu
Videographer: Alvin Kong, Kason Tam, Fai Wong
Video Editor: Alvin Kong
Photographer: Ken Yeung
Designer: Michael Choi
Location: Oil Street Art Space
Special Thanks: Mickco Chan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