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May 6, 2024

2024 五月的八個特色必看展覽推介!

承接藝術月之風,繼續有不少特色展覽進駐四周藝廊。

1. 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藝術學院藝廊 — 無垠 / 賽馬會展廊展覽系列:有些故事

延伸閱讀:

香港藝術中心和學院作為長期以來支持本地藝術家的重要橋樑,致力為展示和推廣本地藝術家作品。本月在香港藝術學院藝廊將展出來自墨爾本的港人藝術家和校友藝術家的精彩藝術作品,打破地域限制,豐富藝術的多元性!

群展《無垠》集結了墨爾本港人藝術家 Judy Kong、Kelly So、Cheryl Liu 和 Wise Yeung 的多媒體藝術展覽,作品包括聲音裝置、雕塑和陶瓷作品。 展覽反思「澳洲 / 香港人」的雙重身分,在異國他鄉,他們同為異鄉人,當他們到達一片能讓創造力生長的沃土時,他們可能會暫停旅程,並建立藝術創作基地,而澳洲最著名的詩作之一《叢林流浪》(Waltzing Matilda)與《無垠》 中四位藝術家的境遇如出一轍,他們也是滿懷期待的旅行者。近年來在澳、港兩地人口迅速增長,四位藝術家利用他們獨特的歷史位置,以 「局外人 / 局內人」的視角描繪了新移民的生存狀態。

另一個展覽題為「有些故事 」,則是由 4 位校友藝術家藉由攝影、繪畫、動畫和錄像的創作,找出塑造性的時刻,或透過作品表述個人心思與狀態,或把個人經驗與時代狀況連結起來,為其特定的故事及其所包含的意義賦予視覺形式。

香港藝術學院藝廊展覽 — 無垠
日期:2024年4月12日 – 5月23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 10 樓

賽馬會展廊展覽系列:有些故事
日期: 2024年5月11日 – 6月28日
時間: 上午8時至晚上11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地下至四樓賽 馬會展廊

2. AISHONANZUKA
Maiko Kobayash「HOME」

日本藝術家小林麻衣子在香港舉辦個展「家」,小林畫作中的主角有著溫婉的五官以及近乎幽靈般的表情,這些半人半兔/狗的角色明顯受藝術家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啟發。他們彷彿受到無形力量的威脅,亦可以隨風消逝。他們的眼睛總是在靜觀這個紛亂的世界,眼神滲透著揮之不去的憂鬱。 這些表達了世人生活在這多變的社會中內心潛藏的焦慮、衝突、希望和力量。

「我越瞭解世界上的事情,我就越經常感到無助。 但是,當我發現人類擁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失去的基本活力時,我的心充滿了勇氣和希望。 這種矛盾造成的“摩擦”是我畫畫的動機。」

小林的畫作不但是一窺她內心世界的一扇窗,同時也是觀眾發洩個人情緒的出口。

小林的畫作能鑽進觀者內心深處,非得面對自己的脆弱,與作品中的主角來一場感性對話,一起面對世界的荒謬。觀者驟眼看小林的畫作可能會感到悲涼,但看穿愁眉苦臉背後會發現鬱悶過去就是平靜 —— 小林深信人類有足夠的韌性去面對困厄。

歡迎各位前來踏上一段奇幻旅程!

日本藝術家小林麻衣子的個展「家」
展期:2024年4月19日 – 5月18日
地點:置地廣場(shop116, 1F, Landmark, Central Hong Hong, Central & Western District, Hong Kong)

3. 大館當代美術館
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的大型回顧展

當今深具影響力的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瑙曼的香港首個大型回顧展終於來到香港,是次展覽將檢視藝術家異彩紛呈的整個創作生涯,涵蓋不同面向的作品,重新探索藝術家一貫運用的基本要素,包括早期的霓虹燈作品,到最近的「對立式平衡」系列,以及六十多年來所創作的繪畫、大型雕塑和聲音裝置。

是次展覽由大館當代美術館主辦,並與布魯斯.瑙曼工作室合作策展。展品主要來自皮諾收藏(Pinault Collection)、費城藝術博物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並展示由泰特美術館(Tate)、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迪亞藝術基金會(Dia Art Foundation)、桑納本德基金會(The Sonnabend Collection Foundation)以及紐約斯佩羅內.韋斯特沃特畫廊(Sperone Westwater New York)借出的珍藏。

藝術家:布魯斯・瑙曼
策展人:卡洛斯・巴薩爾多(費城藝術博物館)、卡羅琳・布爾喬亞(巴黎皮諾收藏)、皮力博士(大館當代美術館)
展期:2024年5月15日 – 8月18日(周二至日 11am–7pm)
地點:大館 賽馬會藝方
(網上 / 現場:$120(成人門票)/ $60(優惠門票*)
*適用於持有效學生證的學生、殘疾人士及 60 歲以上的長者

來自日本的當代藝術家松山茂樹,便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和繪畫技術打破傳統,從而創作出另一種別樹一格的「現代人肖像畫」—— 傳統的肖像晝是描繪人物形象的繪畫,它重視傳神的五官刻畫,要求畫家真實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容貌,體型,情態服飾等。然而在現代藝術領域裡,肖像畫不再像過去那樣追求形神兼備。松山自 1998 年起便擔任自由插畫師,創作不同的產品插圖和廣告,近年不僅繪畫,同時還會參與裝置藝術的創作。

這次松山茂樹的香港首次個展「Portrait of Dazzle」,一如既往沿用了他所善長的炫目迷彩元素去創作,為大家帶來一系列全新的人物肖像作品。雖然作品顏色都極其簡單,沒有豐富的色彩,只有強烈對比的黑白相間條紋與一雙雙擬真的眼睛,然而這就是藝術家鮮明的繪畫特點,非常有特色。

松山的畫風看似簡潔樸素,但作品畫面的複雜感卻溢出屏幕。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發現他的作品經得起反覆觀看。縱然松山沒有描繪出人物的全貌,但透過各種人像畫的眼部細節,觀者依然可以感受到作品所帶來的衝擊。這些作品看似有著相似性,但其實並不完全一樣,就像人類本身,有共性,也有個性。

同場除了畫作之外,還有有具備松山藝術風格特色的人物雕塑供欣賞及訂購,讓觀眾可以從另一角度更加深入了解松山的世界觀。

《Portrait of Dazzle》松山茂樹個展
展期:2024. 05. 03 – 05. 19
地點: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15 號 置地廣場 BELOWGROUND 地庫 1 號舖

5. 天趣國際藝術
無聲詩 —— 法國藝術展

藝術家們通過顏色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引發觀者的視覺體驗和情感,色彩的律動成為動態的無聲詩,從而強烈地抓住觀賞者的心靈。

本次展覽將呈現 5 位傑出藝術家——包括法國藝術家 Rémy Aron、Marc Tanguy、Natalie Miel、Jean‒Baptiste Née 的創作,及被譽為「西方當代抽象派的新代表」的傑出旅法藝術家藏淵的作品。從 Marc Tanguy 夢幻般的風景,Rémy Aron 的幾何在躍動中平衡,Natalie Miel 經由裝飾「寫述」呈現出的生活的歡愉,Jean‒Baptiste Née 筆下充滿哲學意味的山脈和雲,再到藏淵經由畫面書寫出的人生之詩,本次展覽將探討藝術家如何向外與向內描述詩意,並希望觀眾經由展覽度過一段洋溢著法國浪漫詩意的愉快旅程。

通過畫面呈現經由自己獨特觀察力轉化的自然,絢爛的色彩、模糊的輪廓勾勒出扣人心弦的畫面,時光驟停,一切都在燃燒、在凍結,這是藝術家經由畫面書寫出的人生之詩。

無聲詩 —— 法國藝術展
參展藝術家:Marc Tanguy、Natalie Miel、Rémy Aron、藏淵、Jean‒Baptiste Née
地點:天趣當代藝術 · 中環(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8號新世界大廈2期2樓全層)
時間:週一至週六 10 AM – 7 PM(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6. 香港中國書畫研創會
廣州嶺南派名家陳子毅 暨余元佳師生作品展

香港中國書畫研創會將展出廣州嶺南派名家陳子毅(1919-2019)、其入室第子余元佳及近四十位徒孫的水墨作品。

廣州嶺南派畫家陳子毅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州美術家協會和高劍父紀念館藝術顧問;余元佳獲「世界藝術名人評審委員會」授予「書畫名人」榮譽稱號,傳略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大辭典》,受聘為《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編委。兩人的作品,分別曾在美、加、俄、歐、亞、及中國多個城市展覽。

是次展覽是陳子毅、余元佳在港首次大型聯展,除了展出師徒二人共超過 130 幅、大部分從未在香港公開展出的精彩畫作外,同場亦展示余元佳近 40 位在港門生的佳作。展覽的焦點之一是陳子毅、余元佳師徒分別創作以梅為主題的兩幅巨幅:陳子毅在 146 厘米長 202 厘米闊的原張古紙上繪畫《梅花 ‧卜算子詞》,落筆蒼勁,彩墨交融,書以毛澤東的《卜算子 ‧ 詠梅》詞,堪稱絕配;余元佳以十米巨型橫幅《梅林》相呼應,此畫作於 2015 年,風格不落俗套,一筆一劃凝聚了余氏四十多年的功力,和老師陳子毅的作品比較各擅勝場,毫不遜色。

陳子毅身故五年來,第一次有三十多幅國畫在港展出,而余元佳對上一次個展已是十年前。今次他揀選約過百件作品,絕大部分未經公開展出。跨越三代的師生情誼,超越時空的不渝匠心,令這個師生作品展聯展意義非凡,彌足珍貴。

陳子毅暨余元佳師生作品展
日期及時間 :
2024年5月23日|下午2時30分至7時
2024年5月24至26|上午9時30分至下午7時
2024年5月27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地點:銅鑼灣高士威道6 6號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1-5號展覽館

7. 德薩畫廊
香港藝術家 Mak2 麥影彤二「藝術生還者」

隨著磨人的藝術週終結,是次展覽正好提供一個逃脫的機會。

香港三月的年度盛事使現實資本家的盤算,從藝術粉飾的高貴外殼下顯露無遺,而是次展覽旨在讓藝術世界的玩家們盡情擺脫有形的現實,於自嘲的笑聲中得到解壓。展覽以第一人稱視角在虛擬藝術展會上發生的殭屍射擊戰為遊戲背景,同時展出名為《二次家園》的一系列嶄新布面作品。

展覽透過調侃戲謔的方式暗示藝術體系的暗流湧動,並向那些迄今為止仍然倖存的人表示祝賀。


香港藝術家 Mak2 麥影彤二「藝術生還者」
展期:2024年5月4日 – 6月22日
地點:德薩畫廊 香港黃竹坑道54號萬事昌大廈26樓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8. artellex 
馮馮過日子1800日的影像記憶

香港資深攝影記者馮漢柱花了多年時間,每天使用手機拍攝一張照片,並在每張照片上標記當天的日期,儲下來 1,800 日的影像記憶。這個企劃不大不小,但少不得一份堅持與熱誠。馮漢柱曾出版紀錄維港填海影集「活埋 · 維多利亞」,部分作品亦被香港文化博物館所收藏。

從散步行山返工放工,走來都會發現陌生的景象,又或上班時會途經同一天橋底,他幾近每天去影,同一場景天氣人物色調變化,記錄下的五十張橋底世界,仿似虛實交替,予觀者一個留白的幻想空間。這些大家沒留意的城市景觀、街頭角落、人民風景,多年來的定格,或許會勾起大家的共同記憶,此時彼時,忘記與否,可能也不再重要。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要在每天拍攝的作品上加上一個日期,雖然對提升記憶力效用不大,但可以藉此找回自己的生活與身份。」馮漢柱表示,「縱是一些熟悉的地方,城市是活的,城裡生物不斷成長,各自活動,然後消失,再生長,這些變化吸引了我用電話拍攝記錄,日日如是。」

透過馮漢柱的視覺往往呈現另一種意象,甚或重新演繹場景的氛圍,他捕捉而來的剎那影像,帶給觀看者新的刺激。

馮馮過日子 1800日的影像記憶 A Collection by FUNG Hon Chu
日期 :即日起至2024年5月25日(需預約、逢星期一休息)
時間 :中午12時至下午7時
地址 :九龍荔枝角 長順街1-3號新昌工業大廈2樓204A室(荔枝角站A出口)
預約連結 : https://artellex.simplybook.asia/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