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8月 26, 2022

Jay Pang – 艺术藏品内的大千世界 | 艺城游记

【藝城遊記】Jay Pang 藝術藏品內的大千世界(塩田千春)

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并不止于美感的创造,更多的是其中承载着的故事以及流转不息的创作意念。对于当代艺术藏家 Jay Pang 来说,搜罗艺术作品的乐趣不单是购买与拥有,而是让他展开一段对于美学与生活的探索之旅。从购入作品的瞬间,其实同时亦将创作人一部分的生命纳入囊中,随之牵引更多与其共感的无尽故事。

从传统中国书画至西方抽象艺术,Jay 在这十余年的收藏之路中,接触过不同种类的艺术创作。通过这些年来浸淫在艺术市场的经验与一路累积下来的知识,Jay 也建立起一套收藏标准。比起考量艺术家的名气、作品升值潜力,他更在乎作品所蕴含的意涵能否引领他通往更宽广的思想探索。

He does not limit his collection to a specific range. For example, in recent years, he has been particularly fond of the installation and flat works woven with thread by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ist Chihiro Shiota. Works by abstract artists such as Pat Steir, Jose Parla, Megan Rooney, who are famous for their abstract art creations, are also treasures in his collection. Although small paintings are valuable in the market, Jay’s personal preferences take precedence above all else. He finds the vast world behind the works more fascinating. 他没有将收藏局限在指定范围,以其近年新收的藏品为例,日本籍当代艺术家盐田千春以纱线编织的装置及平面作品深得他喜爱,而以抽象艺术创作闻名的美加艺术家如Pat Steir、Jose Parla、Megan Rooney等作品,都是其囊中物。小小方寸的画作有价有市,然而自身喜好重于一切,Jay觉得作品背后所牵引的大千世界更引人着迷。

如今,收藏艺术成了Jay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除了因为喜欢发掘创作故事外,他亦希望将有故事性的艺术藏品分享予身边人。正是乐于探索与分享的特性,让他在收藏路上乐此不疲,甚至成立了策展团队ARTICKS,将更多海外或本地的杰出创作带给香港观众。

到底 Jay 如何凭借这些年来的收藏经验,让自己跻身成为艺术咨询及策展的一员?所谓收藏艺术,是否花得起钱,就一定能买到心头好?为了揭开大众对于艺术藏家的诸多迷思,本集《艺城游记》将会跟随 Jay 走上他设于荃湾的藏品仓库,除了近距离接触部分价值不菲的艺术作品外,也细听他一路走来的收藏心得与故事。

盐田千春的作品充满感染力,同时引导你去思考她经常寻找的人生课题。

对于我们这次的访问,Jay 从他庞大的仓库中精选出一些得意藏品,类型涵盖雕塑与当代油画,其中一系列盐田千春的纱线装置作品让人相当惊艷。回忆起第一次接触盐田的创作,Jay 依然难忘她用线编织出的人间万象。

盐田千春以其大型线网雕塑而在国际艺坛上打响名堂,她将千丝万缕的纤维重复交叠,继而编织出密集且具张力的网,从而探索生死、时间流逝、回忆、宇宙等主题。一条简单的幼线,成了连接自身记忆的媒界,也成了牵动灵魂的索引,无形地打开了观者的思想维度。

塩田千春
塩田千春作品

杰伊分享道:”初次看到她的作品时,完全感受到作品中渗透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她于其中也在引导你去思考她经常寻求的人生课题。尤其平面作品,远观时就像一件抽象的艺术品,但当你凑近去看每一个线点,会发现其实是个源源不绝的旅程,你会不期然地被吸引进去。”

塩田千春作品

得知盐田曾经患癌,Jay 再次追寻平面画作上的线迹,便觉得白色的线或许别具涵义,那可能是代表新生的开始,亦有可能是生命的结束。他说:“当你明白艺术家背后创作理念后,你再去观赏她的每一件东西,都会去思考更多,我觉得这样才是她作品吸引的地方。”

塩田千春作品

塩田的作品對 Jay 來說具有一種魔力,除了因為背後有引人入勝的創作故事外,精密細膩的技巧也讓他為之驚嘆。他展示出幾件塩田的立體雕塑,說道:「你看到她的雕塑擺設裏面充滿了一些數字、鎖匙、英文字母,或是其他物件,它們都很穩固地放置在作品裏面。這不禁讓人猜想,到底她怎樣將物件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而又可以編排出有規律的構圖。當中需要的時間與技巧很多,具有一定難度。」

“画廊或艺术家选择买家的首要条件不一定是金钱,而是看你对作品有没有热情。”

在众多盐田的作品中,他最喜欢的其中一件正是高逾两米的大型装置。艺术家以红色线编织出一个盒子,一条优雅的白色连衣裙「悬浮」在其中,洋溢着神秘的精致感,Jay 也不曾想过自己有机会收藏这件博物馆级别的作品。

塩田千春作品

一般人以为藏家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能轻易买下心仪的艺术品。不过 Jay 就跟我们分享收藏界的法则,买家选艺术品的同时,艺术家亦会挑选藏家。有时遇上一些受欢迎作品,过程或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成功买得心头好。

就以眼前这件美得让人心动的洋裙雕塑为例,他需要先跟艺术馆及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收藏意愿,而在过程中,你要告诉艺术家你收藏过多少她的作品,以及收藏的原因。过后仍然需要等待展览期完结后,作品才能送到你手上,有时一两个月,有时甚至超过一年。过程考验的除了是买家对艺术家创作的忠诚度外,亦考验其热情与耐性。

从这可以看出,收藏艺术品从来不只是金钱游戏那般容易,而是一门结合知识、经验、热情的搜罗旅程。得知收藏艺术品的漫长过程后,再将目光投以Jay 仓库中其余数百件未开箱的藏品,实在难以想像其中投放过的精力与时间。不过看着他如数家珍的满足模样,一切得来不易,却都也值得。

“如果一件作品能引导观者去思考,那就是一件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

在无数艺术品种类中,Jay 没有特别偏好某种媒材的作品,但他清楚知道自己更喜欢抽象类型。当一件作品超脱于物象之外,每个观众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画作的阅读,而有不一样的解释。由此,不具形的画面生出了千变万化的可能性,每每观赏,都能有崭新的美感体验。

左:倉谷惠美 作品;右:梅根·魯尼 作品

他认为抽象艺术可以容许一个人去做自己的思考,艺术家创作时或许将个人的感觉投射在其中,然而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观者未必需要感其所感。只要那件抽象作品可以引领你去思考的话,已是相当难得。我们从作品中遥想创作者的理性与感性,多少都能让我们获得多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Jose Parla 作品

当被问及收藏艺术品的准则时,他思考片刻,说道:“我比较重视艺术家或作品所展现的故事性。我的收藏占最大部分的就是抽象艺术,一件艺术品本身有内容,你才不会很快觉得厌倦,因此我会看作品表达的内容够不够丰富,背后传达的信息是否深入。其次,我会看作品的技巧,即是艺术家创作时,作品的完成度是否够高,能否表现到那种派系的特性。最后,便是艺术家有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是否有很高的辨识度。这些都是我挑选艺术家或者作品的条件。”

金昌烈 作品

此时,他为我们介绍了韩国艺术家金昌烈的作品。金昌烈是战后最具影响力的韩国艺术家之一,他一生都在绘画水珠,从年轻时期密密麻麻的水珠,后到创作晚期只剩下一滴或是数滴,画出一段从多姿多彩走进简约的人生旅程。画作在西方极简的表现形式中加入东方哲学,让我们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观察。

“就收藏艺术品的条件来说,喜好绝对大于投资。”

有些人踏足艺术收藏只为着投资,但 Jay 在决定收藏作品之前,并不只着眼于其升值潜能,而是更专注地去发掘真正喜欢的作品。他表示自己会将买回来的艺术品陈列于家中,如同博物馆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一批,因此符合自己喜好比其投资价值更为重要。

当有朋友到访他家时,Jay 如同化身艺术馆的导览员,跟他们分享作品背后的理念,而他的朋友亦会分享自己的见解。这种交流让他体会到艺术作品的多面性,从而带出更多思想上的碰撞,过程十分有趣。

曾经有些朋友请教他如何开始艺术收藏,他说:“我会先问他是喜欢艺术品,还是喜欢投资。如果只是喜欢投资,便不建议他走进来。我会觉得若喜欢艺术作品,就不要只将其当作是投资工具。你可以当它是一件摆设,想想放在家中时,是否享受到每日看到它。作品升值与否从来都是后话,如果有日它升值,你会为此高兴,但不要本末倒置。”他认为收藏艺术的真谛在于自己拥有一件好作品时所获得的愉悦感,那并非能单以价值来衡量。

通过自己的收藏经验,希望为香港观众带来更多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Jay凭借对当代艺术的热情,以及多年来走访海内外艺廊的经验,近年也从艺术收藏,后到涉足艺术策展、咨询的范畴。他在2019年与几个朋友成立本地策展团队ARTICKS ,目的是为了将更多不同类型的艺术品介绍给香港观众。

除了访问当天他向我们展示的海外艺术家藏品外,他亦一直关注本地艺术圈子的创作。他觉得香港有才华的创作人很多,但奈何香港租金昂贵,就连租一个展览场地的成本亦非常高,因此他希望能以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将这些默默在背后做创作的人介绍给更多人认识。

他认为香港相较与其他地方而言,对艺术尚未到非常热衷的水平,不论对于艺术生态或是艺术家的认识仍属浅层。但看到近年本地一些大型博物馆开幕,而一些商场亦开始注入更多艺术的元素,他有感香港艺术生态正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He still feels that his identity is insignificant, but he hopes to organize some art exhibitions or work as a consultant based on his experience, to discover more outstanding works for the public. He also revealed that he will soon cooperate with international auction houses and local art institutions to lend out some of his collections for display. Fans, stay tuned. 他仍然觉得自己的身份微不足道,但仍希望凭借自己的经验,举办一些艺术展览或担任咨询工作,为大众发掘更多出色的作品。他还透露即将与国际拍卖行和本地艺术机构合作,借出自己部分藏品作展示,各位爱好者们不妨密切期待。

Jay的收藏故事就像一次“寻找”之旅,其中不仅包含了他对美学、文艺的向往,还通过不同的艺术藏品打开了通往大千世界的窗户,让他接触到古今中外创作人的价值观,使那些深刻的创作内涵能在不同的时空中生生不息。

在访问的最后,我们询问他有什么“贴士”可以给对艺术收藏感兴趣的观众,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艺术品味和喜好。他强调必须拥有“主动性”,他认为现在香港每年举办诸如巴塞尔艺术展、平价艺术博览会等大型艺术博览会,本地画廊有许多免费且高质量的展览,甚至国际拍卖行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带来阵容强大的预展,本地观众完全有机会发现本地或国际艺术家,因此鼓励大家亲自参与其中,开始属于自己的“寻找”之旅。

执行制片人:莫安格斯
编辑:丘雯怡
摄影:李偉鴻,周俊傑
摄影师:杜偉業
视频编辑:李偉鴻
设计师:蔡偉業
特别鸣谢:彭杰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