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April 9, 2024

人生如建築!香港中銀大廈設計師、美籍華裔建築巨擘貝聿銘首個大型回顧展 6月 M+ 開幕!

提到香港著名建築,你或許會想到香港中銀大廈。但你又知不知道香港中銀大廈,是由誰設計的嗎?

那是由世界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的匠心傑作,設計靈感取自竹子的「節節高升」,寓意其未來繼續蓬勃發展。建築大師貝聿銘(1917–2019)在建築界縱貫七十載,而今年 6 月,貝聿銘的首個大型博物館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將在 M+ 博物館內舉辦,鉅細無遺地呈獻其作品及回顧他的傳奇人生。

關於 貝聿銘

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1917–2019),是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深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他出生於廣州,1918 年移居香港,後來在上海和蘇州成長生活,直至 1935 年始在美國學習建築學,更完成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科學業後再獲得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碩士學位。於,1983年成為第五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更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延伸閱讀:

貝聿銘的建築項目都備受矚目,自 1948 年起參與基普灣廣場、哩高中心和協會山等項目,1960 年獨立開設事務所,負責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艾弗森藝術博物館、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大型公共委約項目、華僑銀行大廈、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和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等,設計項目橫跨不少地域,不斷擴大其國際影響力,更奠定了貝聿銘在建築史和流行文化的顯赫地位。

之後從事務所退休,亦繼續以個人名義承接項目,如 MIHO 美術館、蘇州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最後的 MIHO 美學院中等教育學校禮拜堂,其人生與事業,亦由權力關係、複雜的地緣政治、文化傳統和世界各地千姿百態的城市風格互相交織,形成絢爛繁富的經歷。


關於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此展覽由 M+設計及建築策展人王蕾、荷蘭鹿特丹 The New Institute 館長兼藝術總監陳伯康共同策劃,展出逾三百件展品,包括一系列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和其他檔案紀錄,當中不少展品更屬首次亮相。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房地產和都市重建」、「藝術與公共建築」、「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和「以歷史新解為設計策略」,近距離探索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不但能充分展示貝聿銘獨特的建築手法,更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建築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為了能令新一代建築系學生更了解貝聿銘的作品,M+ 與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的兩個碩士課程合作,邀請兩校學生分別聚焦於高樓和文化空間的設計;而配合展覽,出版商 Thames & Hudson 更與 M+ 將於 2024 年 6 月推出聯合出版《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在一共 400 頁、附有 471 幅彩色圖片中展示貝聿銘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中耳熟能詳或鮮為人知的軼事。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表示:

「M+念茲在茲要推動全球文化交流,而能夠在其人生中淋漓盡致、 瀟灑從容地體現這種願景的人少之又少,貝聿銘是其中之一。我們很榮幸能為這位傳奇建築巨 擘舉辦首次大型回顧展,他的設計塑造了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建築面貌。這個展覽項目將 為全球當代觀眾重新介紹貝聿銘及其貢獻,同時展示他職業生涯中長期被忽略的重要部分。」

此特別展覽將於 2024 629 日(星期六)在 M+西展廳向公眾開放,展覽詳情和票務安排將於 2024 年 4 月底公布。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