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早釐清內向性格未嘗不是好事,打從《全民造星》開始,Ian 陳卓賢 早就建立出一套穩健的沉默形象,針對這副拘謹的個性,就有前輩指他的性格做人尚算可以,但做藝人則萬萬不行。
大概 Ian 的左腦的確較發達,善於逐項逐項分析抨擊者的處事動機與目的,上一秒堅決確信自己的看法,下一秒又會反省自己客觀度不足,理性得帶點距離感。近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時刻,一定是向來以獨門內斂見稱的梁朝偉,在威尼斯影展上滴下那幾顆真摯的眼淚。至於 Ian 那滴眼淚,盼毋需等到 2046。
Side Track 之美
有研究指出,在串流平台使用習慣影響下,聽眾的專注力愈縮愈短,當中25%的用家會在歌曲播放後5秒內就跳到下一首,能徹底聽到最後大概只有50%。為此,整個音樂生態也隨之而起變化,礙於資源分配也好,聽眾的需求更易被滿足也好,造就了一個所謂的「單曲時代」,即首首金曲,隻隻主打。「當選擇愈多,需求就愈小,要發表較小眾的音樂變得艱難。」這裡指的小眾音樂,並非甚麼地下獨立音樂,也不過是專輯內的 side track 而已,但如今竟被主流音樂壓迫到淪為小眾。
「一張專輯美麗之處,是有 side track 存在。我依然不改喜歡 side track 的心態,仍舊相信它能令專輯有趣些。私心地,我希望每年至少能嘗試一種新曲風,即很 side track 的歌,結集各類喜歡的歌曲,從而成為一張故事一體化的專輯。」
「C.O.C.」理論
Ian 說過自己不喜歡處於被動狀態,近期由作曲、作詞到監製,在事業上可掌控的範圍似乎愈來愈多。面對不能左右的抨擊言論,開始時或許會嬲到失眠,然而 Ian 卻選擇徹夜攝高枕頭整理一套應對哲學。「遇到困難,別人會集中處理負面情緒,但我則要想辦法解決,追溯問題根源才肯罷休。漸漸地我發展出一套擊退情緒的方法,就是要懂得劃分『意見』:「Consultation」、「Opinion」及「Comment」。
「Consultation」是前輩給予的經驗意見,我會全盤接收;「Opinion」是身邊朋友以客觀的角度所提供的經驗之談;「Comment」是外間主觀的意見,本意不壞,但當中或許會帶有抨擊的情緒,要小心過濾。」如此精闢獨到又具系統化的見解,到底從哪本人生哲學書中領悟出來?Ian 笑說:「不是睇書學的,是我用了不知多少個晚上構想出來的,一分析一研究就會想到失眠。」一場自己對自己的思辯,猶如腦與心之間的角力賽,兩隊得分咬得雖緊,Ian 自覺始終用理論安撫躁動的情緒最奏效。
讓努力有意義
對於昔日年青的 Ian 來說,在運動場上打比賽從不怯場,計分牌既不看,完場時間到了也不自知。因為對他來說,比賽要嘛贏要嘛輸,沒甚麼好介懷執著的,畢竟輸掉了還有下一場可拼。但對於表演,他的想法則沒有那般瀟洒。
「每場表演,我都不能征服繃緊緊張的心態,自知愈不放鬆,表演就愈不好看,奈何演出後總會老是放大表演瑕疵,不放過自己地挑自己毛病。」打波與表演,始終不能一概而論的是,運動是講求 working hour,重覆練習到如信神拜佛般虔誠,肌肉自然會帶領你接近成功:落選,不服氣,再練習,提升技術⋯⋯ Ian 解釋運動就是如此簡單。話雖如此,下100%苦功也未必能邁向成功的,這就是演藝圈。
「人大了,對生活與現實的無奈體會自然愈深,尤其這是一項面向觀眾的工作,理所當然地觀眾是透過作品去定義自己,本身再不喜歡這種被動狀態也得妥協。」生活上的種種無奈,先不談愛與被愛之間林林總總的錯過,尋常百姓哪一個不是每天在現實與理想間疲與奔命?讓 Ian 寫出〈仍在〉這歌的,就是對這份無力感的深刻體會。從歌名到意念,都是簡單直接毫不堆砌,Ian 說,好歌與受歡迎度要平衡得宜,不能偏頗於個人主觀口味,「沒人願意聽,沒人願意花錢看,任你背後信息多強,根本沒意義!」
的確有理由相信 Ian 要呈現哪部分自己,全盤自己話事。「譬如我喜歡收藏 art toy 及藝術畫作,但我甚少在社交媒體上張揚,這是關乎個人喜歡的興趣,喜歡收藏不是喜歡分享。畢竟藝術對我來說是一項個人事,當我去藝廊看畫,透過當刻對眼前藝術品的感受,腦中接收到的故事可以令我更認識自我。曾經,我看到趙無極的作品時,就第一次感受到何謂『震攝』,原來會處於一種放空狀態,又會不知不覺地心跳加速起來。」
吃過放棄的苦頭
認真執著的堅持,很多時會得罪人,不過 Ian 的堅持往往只得罪自己。「堅持的壞處就是令我吃更多的苦,當吃苦吃到某個高水平後,意外收穫是能體會的事情更多,連看待事物的境界都變廣闊。小時候硬頸嘛,就因為弄丟了媽媽給我的鋼琴學費,為這區區小事,然後就放棄了學習古典鋼琴。吃過放棄這苦頭令我懊悔不已。一旦放棄,你就永不知道自己可以攀幾高的牆,去多遠的地方。」
對一般人而言,放棄輕易堅持難,但又有幾多人明瞭慣於堅持的人,要放棄就形同承認自己在某方面沒才能或沒運氣,是一種向命運低頭的反射動作。「除非我能預見到能力盡頭,與此同時必需有另一條分岔路供我選擇,我才會考慮放棄。當初如果沒有參加〈全民造星〉,沒有機會成為歌手的話,我想我不會輕易放棄運動員生涯。應該說,『我不是放棄,只是把堅持的理念轉移到另一範疇』。」Ian 坦言甚少定立長遠目標,只願集中火力於現階段,因為只有夠專注當下,自然而然就會慢慢走到目的地。
Photography: Matt Hui
Art Direction: Mimi Kong & Matt Hui
Styling: Mimi Kong assisted by Blaire Lo
Videography: Kason Tam & Alvin Kong
Video Edit: Kason Tam & Alvin Kong
Interview: Avis Lee
Makeup: Rainbow Chung @Annie G. Chan Makeup Centre
Hair: Him Ng @The Attic
Wardrobe: Christian Louboutin, Louis Vuitton, Fendi, Givenchy, Balenciaga, WilsonK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