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September 20, 2023

時裝公關的藝術之路!專訪插畫家 Felix Chan

Felix Chan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雖說 Multi-task 是常態,但要身兼多重身份,同時要投入自己的興趣甚至是追夢,確實不容易。既是時尚品牌公關及經理人的 Felix Chan,同時亦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插畫家,對於藝術創作別有一番體會。

自幼便對藝術擁有濃厚興趣的 Felix,特別鍾情於表演、戲劇和諷刺畫,他於小時候便開始透過作品記錄和描繪對表演和戲劇藝術的熱愛,作為禮物送給表演者。Felix Chan 曾於香港舉辦過兩次展覽,展示夕陽工業的精湛工藝,亦曾獲邀在蘋果香港旗艦店的「Today at Apple」上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他對繪畫和戲劇的見解。

Felix Chan

是次於上環 Soho House 舉辦的個人展覽,由 Felix 與當代藝術家經紀公司 Mi-Tony Creative inc. 一同策劃,帶來一系列與戲劇有關的作品,更透過特別設計的主題場景,為參觀者打造出一個戲劇之旅。

延伸閱讀:

Felix Chan

Felix 的一系列作品均透過簡潔的線條作表達,呈現每位表演者在特定角色中的複雜情感、表情和性格,而作品中不乏對服裝、佈景細節的精巧捕捉。令人期待的作品包括手繪 Benedict Cumberbatch 和 Eddie Redmayne、電子繪作 Actors In Drag 系列,現場亦有 Felix 繪畫 John Partridge 與 Bob Fosse 的展覽限定 T 恤。

除了現正舉辦的展覽之外,Felix 亦與 ZTYLEZ 分享了他的藝術理念,以及於創作途上的心路歷程,跟大家細說他的獨特看法。

Felix Chan

ZTYLEZ:從哪時開始熱愛插畫?

Felix Chan:我自小已很喜歡繪畫,想把劇、電視、卡通片中看到的繪畫出來,畫畫是我從小到大都有的熱情。

ZTYLEZ:插畫中常見戲劇元素,有什麼特別原因?

Felix Chan:我覺得在香港讀書的時候比較「填鴨式」,而到了英國後認識了舞台劇場,發覺原來其幻想空間很大,所有事情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幻想得到便可以。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很強的情懷,因為覺得什麼也可以做得到。另外,我想多繪畫戲劇是因為由小到大看劇都讓我領悟了不少,例如小時候看音樂劇學到了英文,長大後就領略了不同的人生道理,而我把劇中的人物畫下來,是給他們的一封「Love Letter」、對他們的致敬,感謝他們每天在台上付出 100% 的自己去表演。

Felix Chan

ZTYLEZ:多重身份(公關、經理人)讓你在創作上有什麼影響?

Felix Chan:其實沒有什麼影響,就是因為我有一份正職,所以沒有顧慮到底要畫些什麼才能賺錢,更能繪畫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時間管理上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一定要確保有畫畫的時間,我並非一個坐下來就可以繪畫的人,而是要看劇、看電影才能進入作畫的 Mood,所以時間控制是最重要的。

ZTYLEZ:是次展覽想帶出什麼訊息?

Felix Chan:我想帶出的就是我很喜歡舞台,因此我也周旋了很久,從《歌聲魅影》及《Angels in America》兩齣劇之中獲得靈感,打造出這個很大的劇場框架,希望觀賞者一進場就能即時感受到這次展覽是與戲劇有關。

此外,我也想告訴別人,有一份正職不代表不能去實現想做的事情、追夢,不一定是畫畫、藝術,可以是做 GYM 鍛煉肌肉,又或是去游水、騎馬、滑雪。我覺得每個人不可以為了生活而放棄他們所追求的,我想帶出的一個訊息是無論每天的工作是如何也好,你也是能夠做到你想做的事情。只要你想做一樣事情,你就會用盡方法讓它實現。

Felix 繪畫 Joey Ma 的手稿

ZTYLEZ:最喜歡哪一件作品?為什麼?

Felix Chan:我最喜歡的是一幅畫了 Joey Ma 的作品,是我首次展示手稿,所以對我來說很特別。Joey Ma 是香港 KOL 及 Stylist,他是我從英國回來後第一個認識的人,我覺得他完全能夠無妥協地做自己,讓我覺得在香港這個如此局促、有框架的地方,也可以無恐懼地做自己,這很能 Inspire 我繼續去畫畫。

ZTYLEZ:覺得在香港發展插畫事業,有什麼困難?

Felix Chan:我在行內不久,不能說自己是一個畫家,但在個娛樂圈、藝術圈之中周旋了一段時間,我覺得創作很難是因為市場很細,香港人的接受能力比較低,還有在香港做藝術真的需要不少錢,我也有幫一些香港的設計師做 PR,其實很多香港的觀眾口說支持,實質要「課金」的時候會卻步,這是一個香港很大的問題。我對在香港全心全力、100% 做創作的人真的很 respect,因為真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Felix Chan

展覽日期:即日至 9 月 27 日
地址:上環德輔道西 33 號地下 Soho House

Text : Ava Chan
Interview : Mimi Kong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