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從「G.E.M.」到「Gloria」,出道 17 年首登啟德五連開,曾親手鏟青半邊頭髮、是漫畫主角、「秘撈」過各種職業?細數你未必知道的 7 件事

每個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代號標籤著我們的存在,於鄧紫棋(G.E.M.)而言,從以「G.E.M.」之名踏入樂壇到如今以「GLORIA」之姿再度展翅高飛,她的音樂之路充滿著挑戰與蛻變。

1991 年出生於上海的鄧紫棋,在音樂世家的薰陶下,音樂的種子早已在她心中萌芽。2008 年,她以第一張個人 EP《G.E.M.》和搞笑的「金魚嘴」技能打入香港樂壇,而「G.E.M.」這個藝名也正式確立,取自「Get Everybody Moving」的首字母縮寫、意為「讓大家動起來」,恰如其分地展現了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期許。

出道 17 年的她,今年再度以「I AM GLORIA 世界巡迴演唱會」回歸香港樂壇,除了是音樂的回歸之外,亦彷似是一場身份的重新宣告與自我的肯定,更為她創下兩項新的個人歷史紀錄 —— 首位在啟德全新場館開唱的女歌手,以及首位啟德主場館連開 5 場的個唱歌手;而在這之前,其實 G.E.M. 已擁有許多音樂的成績、解鎖不同的成就,如最年輕的香港四台冠軍歌女歌手、舉辦紅館個唱史上最年輕的香港女歌手、第一位擁有五支破億 MV 的華語女歌手、YouTube 頻道累積總觀看量突破 24 億到登上 NASA 舞台的亞洲歌手等,搖身一變,這位「小巨肺」已然成為華語樂壇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打破各種紀錄。

從名字的改變到實力的認證,她把重新定義自己的光,帶到大家眼前。那你又知不知道,其實她曾親手鏟青半邊頭髮?曾推出過以她為藍本的少女漫畫?甚至出演過 ETV、唱過卡通主題曲、為動畫配音?為大家細數關於 G.E.M. 而你所未必知道的 7 件事,一起來重新認識這位樂壇小天后!

1. 從唱作歌手到音樂製作人
盤點那些你或許未聽過的作品

G.E.M. 的音樂才華不僅體現在驚人的歌唱實力上,更展現在她深厚的創作功力中。自 13 歲創作第一首歌曲〈Sleeping Beauty〉(即:〈睡公主〉的英文版)在音樂比賽中奪冠,隨即便獲得前經理人張丹的賞識,開啟她的音樂路;而創作,亦成為她音樂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創作範圍廣泛,從出道初期的青澀情歌如〈等一個他〉、〈Where Did U Go〉、〈A.I.N.Y.〉等;後期更為感性的情歌如〈泡沫〉、〈光年之外〉、〈孤獨〉;勵志的如〈再見〉、〈句號〉,再到富有社會觀察的〈差不多姑娘〉、〈摩天動物園〉等,每一首作品都展現出她作為創作者的深度和廣度。

回想出道初期,除了〈Sleeping Beauty〉外,其實她還有不少出版前的 DEMO 亦十分引人入勝,或許大家也未聽過,如:〈Do You Know〉(即:〈Say it Loud〉的 DEMO)、〈What makes It To〉(即:〈回憶的沙漏〉的 DEMO),亦成為粉絲們的珍藏作品之一。

2012 年,G.E.M. 有幸與美國創作歌手 Jason Mraz 同台演出,並在排練過程中獲邀為名曲〈Lucky〉重新編曲及填詞。她將歌詞改編成中文版本,創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演繹,亦獲得了 Jason Mraz 本人的高度讚賞。這次合作不僅是對她音樂才華的肯定,更開啟了她與國際音樂人交流合作的大門。

從出道開始,她的音樂就不乏她的創作,2015 年,她推出首張全創作專輯《新的心跳》,專輯中所有歌曲的詞曲皆由她一人包辦,展現了她作為創作者的全面實力。隨著經驗的積累,她對音樂製作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從最初的歌手角色逐漸轉變為全方位的音樂人。

而許多創作的歌曲,更與她的個人經歷密切相關,成為她成長的見證:〈睡公主〉源於 13 歲時的一場暗戀卻不敢表白的青澀回憶,多年後她又創作了〈睡皇后〉、〈依然睡公主〉作為延續,形成了一個關於成長系列式的音樂故事;〈泡沫〉是她失戀時在紐約旅行,在街頭看到吹泡泡的小販而觸發靈感創作的,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句號〉則是她與前經紀公司解約後的心聲,用一首創作剖心傾訴 12 年往事歷歷在目,歌詞中也反映了她對過去的告別和對未來的期待。

在音樂面前,全然坦誠,一如她那直來直往、愛恨分明的個性,所以她也曾被英國媒體《每日郵報》稱為「China’s Taylor Swift」(中國版 Taylor Swift),肯定了她在創作和表演上的全方位才華。

2. 從 ETV 小演員到動畫配音
全方位發展的演藝之路

雖然 G.E.M. 的演藝事業起步早於她的歌唱生涯,但其實早在 7 歲時,她就參與了香港教育電視(ETV)的拍攝,展現了與生俱來的鏡頭感和表演天賦;13 歲時,她與陳奕迅合拍加州紅月餅義賣廣告,與樂壇天王同台展現了不凡的潛力。

隨著歌唱事業的發展,G.E.M. 也不斷嘗試拓展自己在影視領域的可能性,如參與了《保持愛你》、《愛出貓》等電影的演出,展現了作為演員的潛力;而在配音領域,她為迪士尼動畫《無敵破壞王》配音,還為《借東西的小矮人亞莉亞蒂》演唱粵語版主題曲《亞莉亞蒂之歌》,用聲音演繹不同角色的故事。

近年,G.E.M. 也為美國動畫電視《Charming》獻聲 —— 在片中聲演睡公主(Sleeping Beauty),與多位國際巨星如 Avril Lavigne(白雪公主)、Ashley Tisdale(灰姑娘)、以及主角配音 Demi Lovato 一同參與製作,陣容星光熠熠。而動畫《Charming》正是以全新視角重塑經典童話,講述幾位公主因同一位王子而展開的故事,打造童話新篇。這次合作不僅展現其多面才華,也突顯她在國際的知名度。

3. 《小王子》與她的哲學世界

G.E.M. 對法國作家聖修伯里的名著《小王子》有著特殊的情感 —— 這本充滿哲理的童話不僅是她最愛的讀物之一,更深刻影響了她的人生觀和創作理念。所以在她的社交媒體、演唱會和音樂作品中,常能看到小王子的身影。

從 G.E.M. 早期的日記本到後來的音樂創作,小王子的元素始終伴隨著她,成為她精神世界的象徵。

(圖片取自 G.E.M. 鄧紫棋 / FB)

小王子的故事中充滿了對友誼、愛情和生命意義的思考,這些主題也經常出現在鄧紫棋的歌曲中,其中在一首〈寂寞星球的玫瑰〉,除了寫出了小王子與玫瑰的一段,還能看到她吸收《小王子》故事哲學的影子,唱出了她對愛情的反思。這種文學與音樂的跨界融合,不僅豐富了她的作品內涵,更展現了她作為藝術家的深度思考能力。

「在看過這故事無數次之後,我有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問題。小王子付出愈多,玫瑰就愈珍貴?用心付出的是小王子,為什麼珍貴的不是小王子?小王子最應該守護的,其實是自己的心。」—— G.E.M.

這種對內在價值的重視,也反映在她的音樂創作和生活態度上。

4. 親手鏟青半邊頭
勇於打破常規的音樂叛逆者

在華麗的舞台背後,G.E.M. 從不害怕展現自己率真、叛逆的一面。

2012 年,推出〈Someday I’ll Fly〉時為了突破形象的束縛,在 MV 中可見,她親手鏟青了半邊頭髮,這一舉動在當時保守的華語樂壇引起不小的震動;而這種勇於打破常規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她的外表形象上,更反映在她的音樂創作和事業選擇中。

這種追求自由與真實的精神,也貫穿在她的音樂創作中 —— 從早期的〈睡公主〉到後來的〈句號〉,她的作品始終保持著真實的情感表達和個人風格,拒絕流俗和複製。在 2014 年,已經在香港樂壇站穩腳跟的她,突然在 YouTube 及訪問中發表「香港的樂壇已去到一個不如徹底毀滅它,重新來過的階段」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儘管這番話被部分人士解讀為「自大」或「忘本」,但也有人理解她是在呼籲樂壇突破固有模式,追求創新和發展。這種敢說敢做的性格,使她在音樂路上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聲音和立場,即使面對質疑和批評也不輕易妥協。

說到底,G.E.M. 的成功,更在於她那多才多藝的唱作實力 —— 在過去的 8 年裡,她推出了一系列作品,包括《新的心跳》、《音樂童話三部曲》、《摩天動物園》以及普通話和西班牙文版本的《啟示錄》,累積超過 50 首歌曲。這些作品不僅由她親自作曲填詞,還涵蓋了 rap、jazz、blues、R&B 和 EDM 等多種風格,充分體現了她對不同音樂類型的駕馭能力、創作深度與音樂才華,而在製作理念上也更加大膽、創新、一致,如《啓示錄》以音樂連續劇、每首都為主打歌的形式發佈,開創了華語樂壇的先河。

今年 6 月,G.E.M. 更推出新專輯《I Am Gloria》,重新演繹了包括〈睡皇后〉、〈Where Did U Go〉等在內的早期作品。儘管前公司蜂鳥音樂試圖阻止她重新發行舊作,G.E.M. 依然堅持己見,這場版權爭奪戰也反映了她對音樂和創作自主權的堅持,更是一次身份的宣告 ——「我是 Gloria」;而 G.E.M. 於 2019 年與前經紀公司蜂鳥音樂解約後,成立了自己的獨立工作室和唱片公司「G Nation」,正式開始掌控自己的音樂事業。

更令人驚嘆的是,她在演唱會上從來都沒使用提詞機,她曾為此表述說,不想把演唱會變得像唱 K 一樣,足見她對演出的專業和功力。

5. 跳出框框的多棲藝人
各種試一次的「秘撈 Tour」

早在 16 歲已成為唱作歌手的她,其實從未有過其他的工作經驗,而 G.E.M. 從不滿足於僅僅當一名歌手,她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使她不斷探索新領域。早於 2012 年,她在 Youtube 上開啟了一個名為「秘撈 Tour」的系列,於每月都會挑選一個不同的職業或崗位,去體驗一天在歌手生涯以外的「秘撈」生活、親身體驗各種不同的職業,當中包括:水果檔售貨員、天氣報告主播、暑期工、外籍傭工、越野電單車手,甚至是蘋果動新聞編輯,G.E.M. 以最真實的方式接觸社會各個層面,將這些體驗帶給粉絲。

這系列不僅展現了她親民的一面,更顯示出她對生活的熱情和對不同行業的尊重;而在 YouTube 上的相關影片亦迅速走紅,其中「ATV 天氣報告員」甚至在 24 小時內點擊率突破 24 萬、兩天內更衝破 33 萬,顯示出公眾對她跨界嘗試的熱烈反應。

6. 從「宇宙 G.E.M. 」到 NASA 獻唱

誰也有過太空旅行的夢想,而 G.E.M. 更曾計劃進行太空漫遊 —— 早在 2014 年,她便受外國公司邀請實現登空夢,更曾前往阿姆斯特丹接受航空訓練。當時,她亦拍攝了多張穿著太空服的照片、接受飛行的「重力訓練」,可謂是為這趟太空之旅做足準備。然而,準備周全並不代表一切能如願,直到了 2017 年,G.E.M. 在一次活動中透露,她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通知,太空之旅最終未能成行,令人惋惜。

雖然事與願違,但誰能想到,多年後,她卻受邀在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演唱!

作為首位在 NASA 科學突破獎頒獎禮(Breakthrough Prize)上演唱的華人歌手,G.E.M. 以一首《光年之外》震撼全場,不僅展現了她驚人的歌唱實力,更將華語音樂帶到了國際舞台的最前沿。「當我收到邀請時,真的很驚訝,感覺像做夢一樣。」G.E.M. 曾在接受訪問時分享這段經歷,「能在科學界的奧斯卡上演唱,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榮譽。」

這段經歷不僅豐富了她的個人履歷,更激發了她創作靈感,將宇宙、太空等元素融入到後來的音樂作品中,為華語音樂帶來更多元的主題和想像空間,也象徵著她的音樂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真正實現了「光年之外」的飛躍。

7. 跨界進入動漫世界、解鎖新身份 —— 作家鄧紫棋
另類方式記錄她的生命故事

除了職業體驗外, 其實 G.E.M. 還曾跨界進入動漫世界 —— 在知名漫畫雜誌《Comic Fans》中,她以真實姓名與肖像呈現,並由香港人氣漫畫家雪晴為她量身打造漫畫作品《G.E.M. COMICS ~完美攻略~》,每月連載,更是首創以明星真人為主角的漫畫故事。

雪晴以細膩的筆觸描繪 G.E.M. 的精靈大眼、經典髮型及嘴角的小痣,甚至她的經紀人也化身漫畫中的帥哥好友登場;G.E.M. 更親自參與設計漫畫吉祥物兔「嘉嘉」,為作品增添個人風格。她坦言,能成為漫畫主角是前所未有的奇妙經驗,期待歌迷與漫畫迷透過這部作品,一同體驗她的成長故事。

這部作品講述 G.E.M. 從新一代創作歌手轉變為漫畫主角的奇妙冒險。在首回內容中,她在代言育成遊戲時,意外讓虛擬寵物兔「嘉嘉」從遊戲中穿越到現實,為她的生活帶來爆笑與感動的轉變。漫畫除了呈現 G.E.M. 的日常趣事,還融入她身邊熟悉的角色與真實故事,讓粉絲們更加了解她的內心世界。

2025 年, G.E.M. 更推出一本花了近三年時間創作的科幻愛情小說《啓示路》書籍,正式進軍文學領域。作品是採用了其音樂專輯《啟示錄》當中 14 個 MV 所串連的故事,繼而化身為其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以近 20 萬字的小說再次面世。

小說以獨特的三重世界設定 —— 虛擬世界「樂土」、對應的「廢土」、以及現實世界交錯展開,講述虛擬角色「歌莉雅」與現實女孩秋辰曦在不同維度中的情感糾葛與身份探索。故事圍繞技術時代下「自我」與「愛」的本質,在身份撕裂與情感重建中展開深刻探討。G.E.M. 透過這本小說分享她對生命、宇宙與意識的哲思,從探討科技與倫理,還滲透了愛情、信仰與自我意識的交織,上市首日即突破 20 萬冊銷售,成為現象級話題之作。

這本書也可以看作是她由「G.E.M.」向「Gloria」轉變過程中的內心獨白,記錄了她如何在商業與藝術、名氣與自我之間尋找平衡。這些跨界嘗試,不僅豐富了她的藝術履歷,更展現了她作為全方位藝人的多元才華。

從音樂到文字,G.E.M. 都充分展現了多元的創作才華;而她的文字就像她的歌曲一樣真誠動人,流露著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經歷過公眾輿論的考驗、生命的悲喜跌宕,還是一如既往熱愛所愛、保持真誠地創作;而每一次的挫折都成為她成長的契機、每一次的跌倒都讓她站得更穩。從「G.E.M.」到「Gloria」、從香港走向世界,她仍不斷通過作品和行動重新定義自己,證明她就是那獨一無二的 Gloria —— 不被標籤定義、也從未停止追求突破。

正如她在演唱會中所分享:「因為我見過光,所以想將光反射出去」。所以,無論是歌曲、人生、還是舞台,也不管你身在何處,只要你打開她的作品、好好感受和品味作品,都能感受到她的力量和生命力!

人生尋尋覓覓、不斷歷經擁有和失去,那你又從她的成長故事中,尋覓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Photo Source @gem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