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August 20, 2024

【專訪 舞台劇演員 魯文傑、羅正心】撒旦的瘋與舞台的狂,看他們狂筆之下的真摯本性,重演年度優秀製作劇目!

要說「撒旦」,或會先聯想到魔鬼,因為他總在引誘別人犯罪,如同伊甸園中的蛇;又或是主宰了地獄的領袖,是神的敵對者。甫聽見,便已感覺是負面的角色或形象,是惡念的化身。

偏偏,這個字卻落在一個文采非凡的人身上 —— 薩德侯爵(法語:Marquis de Sade)。他的創作雖細膩且極具幻想力,但內容卻過份極端、唯樂,甚至不道德,如色情文學,尤其喜歡描寫與暴力和疼痛相連的虐待行為,令社會大眾都難以接受、駭人聽聞。

當大家都想他噤聲,而薩德侯爵的傳奇人生,又豈止於此?

「一筆成魔,一念墮落。斬草除根,還是開導寬容?」

到底這位「撒旦」有何重要?不如就交由舞台劇《撒旦狂筆》(Quills)中的主演 魯文傑Simon)、羅正心Eille)為大家剖白,「撒旦」背後深藏的故事。

如魔鬼的薩德侯爵?

作為法國哲學家、作家和政治人物的薩德侯爵,出身於最古老的貴族之一,但他卻總被關進監獄或精神病院中,還被認為是變態文學的創始者,故被取名為「性虐始祖」。後世的「SM(性虐戀)」一詞,其中的「S」,更是取其薩德主義(Sadism)之意;他還成為了美國得獎編劇 Doug Wright 的作品《Quills》的創作靈感,藉此探討創作界限、性、暴力等禁忌議題。誰能想到,劇目不僅勇奪了奧比獎及作家協會獎,還改編成電影後榮獲了奧斯卡及金球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成了揚名天下的佳作。

去年,導演胡海輝就接棒製作,帶著這位「撒旦」進入香港觀眾的視線中,獲得觀眾和同業的一致讚好,更獲選為第 32 屆香港舞台劇獎年度優秀製作;而出演薩德侯爵的 Simon,在去年更憑藉此角,榮獲第 32 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 ∕ 正劇)及入圍 IATC(HK) 劇評人獎 2023 年度演員獎,成為深造舞台的新科劇帝。

但要演繹「撒旦」,又談何容易?更何況,Simon 和 Eille 都同是教徒出身。

Eille 想了想說,「小時候會覺得害怕、邪惡,覺得他是不好的。」而 Simon 則認真道:「我覺得撒旦就是沒有同理心。在我的 concept 中,奸並不代表壞,那只是為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或做了一些別人認為不對的事;但要是沒有原因地去做一些不正常的事,那就有問題,才叫撒旦。」

總說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而人也不可能只處在天秤的各一方,不論是善惡也好、理智與感情也罷,那抹灰色地帶,確是存在。

Eille 後來再補充:如果沒有黑暗的話,那光就不重要了。現在(於我)、和這劇本裡的撒旦,其實並不是全然的邪惡,而是 neutral 的,他讓你看到光和暗的對比,才會知道光的善良或好。」

既然講到良心、同理心?或者,我們是時候應該重新認識一下,故事中的這位「撒旦」?

遇到《撒旦》之前?

說到二人對彼此的印象,原來在劇目合作之前,就已有着深厚的淵源 —— 同是香港演藝學院(APA)出身的他們,雖然相隔數不清的屆數,但這兩位前後輩,甫坐下來已滔滔不絕地分享著各自的故事。

說起來,大家對 Simon 或算熟悉,畢竟他過去一直在不同的舞台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是從前的維他奶王子、兒童節目主持,也是無綫演員魯文傑,投身已超過 30 年了。就像 Eille 所形容:「我從小就看他的表演!」

但對於才入行 4 年的 Eille,確是有點陌生。而她自 2020 年在香港演藝學院畢業後,一直活躍於舞台,出演過《流徙之女》、《一號病房》等劇目,她的演技和唱功,絕對不容忽視,Simon 也對這位新生代演員讚口不絕。

回想踏上演藝之路,二人都說,這似是命中註定的事。Simon 分享,自中五時在學校玩話劇,發現自己喜歡演戲,直到中六過後,迷迷糊糊地看見了演藝學院便去了報名,一眨眼就做到了現在。而 Eille 也是在中學時得知自己喜歡唱歌、有表演欲,好像很好玩,那便去試試看。

一切看似順理成章,但其實都是一種「選擇」。

延伸閱讀:

「演員都是貪玩的。」

認真歸認真,但在訪問中,他們也不時盡顯搞笑、好玩的本色,加上七情上面的解說,令在場的大家也忍俊不禁,從最初嚴肅認真的氣氛,不消兩分鐘,便被二人調到了搞笑的頻道,漸變輕鬆自在。

如果去年有看過的劇目的人,就會知道這最佳男主角獎,其實得來不易。尤其是 Simon 那一脫,明明白白地為藝術而犧牲,但這位新科劇帝卻坦言,「上年演出我就跟導演說,並不想把那變成宣傳的 gimmick。我想別人來看,並不是看我脫不脫衣服,而是看這件事。」

及後,Simon 又認真道,「但這部沒辦法不是我心中的經典之一,因為要脫衣服,還脫了大半個小時,感覺是有點奇怪。例如準備出場時,我沒穿衣服周圍走,但也沒人理我,又會莫名地覺得很爽、出奇地自由,哈哈,印象很深刻。」

在脫光之外,在演繹上,難的又豈止 Simon?在這劇目中,Eille 也是一人分飾了兩個角色,而她卻是這樣形容:「難!但好正、好玩!」她頓了頓再笑着補充,「我覺得每個角色都不容易,正如所說的 devising theatre(編作劇場),要拿出自己的東西做 input ,而每個角色都有跟自己相似或不同之處,所以我覺得沒有說是最困難的,但可能是最好玩的。」

Simon 也為此表示認同:「我也享受去『搵』的 moment。因為角色的一切都不是憑空而生,而是需要我去仔細研究,不能隨便。」

總有言「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所以在表演中的要訣中,首要的也不是演技,而是需要一份好奇心,從觀察、模仿到想像,每一步都是源於細心和生活上的一切,再從角色、情境中得到反思。所以,現身兼教師的 Simon 也不禁回應:「我現在教戲時總跟學生說,人生一定要有歷練,不能只是坐在家裡等電話。就算去沖咖啡、做收銀員,你都是在學東西、會見到很多東西,那就是經驗,也是我看演戲這件事。」

經過揣摩,角色才能活靈活現於大眾眼前,就正如 Eille 對自己角色的一份觀察,「雖然我年紀跟她相差頗遠,但這個入世未深的女孩子,與我很相似的是那份直接和誠實。對於好奇的事、想知道的事,都會不恥下問。」

而 Simon 也坦言,「男人嘛,我覺得都是好色是天性,只是這角色近乎變態而已。我覺得做人越耐就越坦蕩,尤其是演員,不只是要拿自己的東西出來,而是盡可能地去感覺一下自己。可能我也有很多黑暗面,又或是每個人都有,只是有沒有表露出來。」

「因為戲劇就是人生、學戲就是學做人。所以,好的老師並不是教會你甚麼,而是帶你去感受、或教你做人。」Eille 說。

畢竟做人易,但要做一個有意思的人,是要窮一生去追尋。

當說到理想,也更能看到他們眼底那閃亮着的光芒。「我也會想得很宏大,例如獲得金馬獎、奧斯卡,可以再拿十個百個,怎麼會不敢想呢?但其實更希望有人能記得、想有觀眾在我這演員裏見到一些東西,可能是共鳴、可能是欣賞、可能是想成為我這樣的人,我希望可以做到。」Eille 說。

那麼 Simon 的夢想又是甚麼?他想了片刻,一臉感慨地緩緩道,「因為演員頗有趣的是,沒有退休年紀。所以我想做到老,希望有能力可繼續做到我死為止;而我的另一個夢想,就是想擁有 theater,但我覺得要在香港實現真的太難了。」

「但願如薩德侯爵,別留下遺憾。」Simon 說,「做人是有選擇的,就像薩德。他喜歡這樣、就是這樣,他不會受被逼而妥協。」我想,這個心態,不只是應用在演員身上,而是每個人。

舞台與人之間的距離

「薩德侯爵最特別的地方是,他也是一名藝術家。在這劇本裡,他是一個講真話、敢言、不畏強權的人而我們作為演員、藝術從業員,應該怎樣 associate 這些?」Eille 說道。

說起這藝術圈子,身為演員的 Eille 也不禁喟歎,這舞台的小眾程度。正當她正想自嘲時,卻憶起一個小插曲 —— 前陣子,她完成了一個小型演出(每場都不過是 40 人),演出後有次出門,便看見前往的女生背着一個很漂亮的刺繡背包,於是她便大膽地拍了拍女生肩膀、欲問在何處購入,結果女生別過頭看到 Eille 就一臉驚訝,嚇得 Eille 以為女生認錯人便先打斷她說:「等等!你應該是不認識我的。」

沒料到,女生竟說是因為剛看過她的演出才認出來,續問之下更得知,她並不是為共同朋友撐場,純粹是受看過的朋友推薦。「沒想到,這種人傳人的形式,原來真的會發生,令我覺得很感動!」

圈子小,便更需要靠各種媒體去傳遞「口碑」。加上這發展迅速的時代,在不同的科技輔助下,就算你未必真的認識那個人,但都可以透過不同的渠道去瞭解,使交流越趨空泛。Eille 也總為此感到苦惱和生氣,尤其是看着爸爸一邊吃飯、一邊打機的時候。明明難得坐在對面,卻也沒多少交流的錯失感。語畢,使 Simon 也恍然:「原來我們排戲能對著人、不用手機,真的挺好。」

所以 Eille 也有感而發:「在舞台上,我就不可能開 filter 了哈哈。但沒有 AI 的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你要身在其中才能感受到;而舞台劇之外,戲劇教育也重要,尤其是現今的時代,TikTok、Reels 都不是真正的交流,不能夠教導人和人之間怎樣相處、怎樣去找自己所以我挺慶幸自己選擇了舞台,尤其在看到這些東西之後,更覺得沒甚麼可以取代舞台劇。」

「舞台能給大家多一點想像力的空間。我記得有人講過,創作或表演本沒有對錯、也不是為了給出一個答案,而是要給觀眾去思考和反思,即便只是笑一笑都可以。」Simon 認真道,「演繹和記錄就是我們的創作使命。人本來就很微小,所以我更想在自己發光時,能做一些事,令自己再光一點。」

台劇的大家都好 L 窮!」

明明說着這是如此重要的一門技藝,但他們還是默默地為此感嘆道,「在香港做舞台是很件瘋狂的事!」Simon 為此分享:「我記得譚玉瑛曾說過,只要不是犯法的事,就什麼都可以做。所以你問我最瘋狂的事,我想會是一些大膽的決策,譬如入演藝,爸媽是不喜歡的,而坦白說,做舞台劇也很難維生。」

而投身至今,對表演仍抱有憧憬和熱誠的 Eille 也言,這工作已是她很瘋狂的夢想。「我今年 31 歲,看到我的中學同學、身邊的人都生孩子、買車、買房,才驚覺那才是正常生活;但我去年結婚,已是我(演藝)班裡很例外的人,因為我的丈夫是消防員,所以我的生活已相對較穩定。」

「我那班畢業了四年,真的完全轉行的並不多,但在完全在這行的,也不多。大家都是不停地在找兼職,也不敢找長工的狀態。否則有秀的話,長工是沒法請假,所以大家就保持着很窮的狀態,一邊做三、四份兼職一邊盯着電話等通知。」Eille 接著解釋。

既然餓不死自己,那也無法撲滅對表演的熱愛,唯有暫且邊走邊看。Eille 又再次感嘆:「這件事真的很瘋狂!尤其是大家都雄心壯志地覺得自己會是例外、以為自己一定會成功,因為我夠努力,而且我真的很喜歡這件事又有 discipline,會是一個好演員。殊不知,大家都同樣落寞。」

Simon 聽見後也點頭表示認同,其實失落的又豈止機會問題,他便再感慨地分享自己的那份孤獨:「創作時是很悶、很孤獨的過程,相伴的只有煙和咖啡。要是整晚都寫不出來,直至六、七點才有靈感就糟糕了,就算再累都不能停下來。但,這就是我的夢想,所以你說是不是黐線?我們做這行也是黐線的。」

「那我的道德線會再低一點:只要不傷害人、不傷害自己,就什麼都可以做的。」Eille 回應。

看著他倆相望而笑,忽爾明白,或許賺錢是重要的,但賺錢之外,也許能擁有更多呢?薩德侯爵的瘋狂,或者真的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本性,只是視乎用在哪、多與少罷了。

重演之難

去年大獲成功後,今年《撒旦狂筆》載譽歸來,再度為觀眾帶來一場震撼思緒及感官的演出。而相隔了一年,物是也人非,當再演出同一劇目、同一角色,他們又有否不同呢?

Simon 則謙虛道:就算是獲獎了,但自覺仍有很多 BUG。這次我更著緊在微小的位置上,找更立體、更能突出角色之處,去填好角色,令觀眾再看多一點。作為一個演員,是在追求那 99.9%,因為 100% 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有機會重演,大家可以再去看看有什麼能做得更好,或者抹走那些不好的,反正排戲永遠都不嫌多。」

Eille 也毫不猶豫說:「我覺得 re-run 就好在可讓我覆桌(報仇),因為通常香港的舞台劇很少有這樣的機會或空間。而我在這劇中的幾個角色反差都很大,我希望這次可以做得更明顯、更立體,讓觀眾感受到為什麼劇作家會選擇同一個演員去做兩個角色,用我這一年的經驗,再為角色加一些調味料。

本以為獲得口碑、獎項降臨,那重演的機會便是十拿九穩,但原來也非想像中那樣順理成章。歸根究柢,就是香港的藝術環境始終有別於外國(百老匯),不只是資金問題,而是香港也較少做結構那麼完整的劇目。所以是次重演,他們都格外珍惜。而對話中,也不時聽見他們對氣氛和環境問題的哀嘆。

身在其中的他們,當然也留意到不少變化,不論是生活,還是舞台劇發展。Eille 分享,以前可能只靠一班固定會進入劇場的觀眾,但來來去去都是那個 pool。而這四年的明星效應比以前厲害了很多,例如會有劇團去邀請不同的明星合作,某程度上確是帶多了新的觀眾進劇場,也多了不同的 media 在劇場裡出現,使之生態變得不同,形成了新的景象。」

Simon 說:「我覺得倒是沒太大分別,餅還是那麼多,近年或許還少了一些。如九十年代時,也曾有過陳寶珠所做的舞台劇,風光到演出超過一、二百場,也吸引了不少的觀眾。但有趣的是,觀眾只看這班人,要是換了人、換了另一齣沒有明星的戲,其實他們就不會去看。所以熱潮過去,又回到那塊餅上。說實話,在教育上是有變好的,因為香港仍有搞戲劇節,但有消費能力的人也走了不少。」

舞台在香港的夾縫中生存的問題,或許已屢見不鮮,今年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還被突削資助,可謂是難關重重。而他們依然堅定崗位和熱愛之事,只盼能繼續求新求變、承傳,令舞台不被消失。忽然想起曾在網絡上看過的一句:「我哋做唔大個餅,但我哋可以做圓個餅。」

或許薩德的哲學,不管是無神論、唯物主義,還是道德相對論,其實他都是堅信著自己所喜歡的。而劇目最後所表述的,並不是關於魔鬼的苦衷或匪夷所思,而是訴說着人們心中的一份道德與修養,讓大家忠於自己。正如 Simon 說,「不論是看或演,每個藝術創作都會有關於生活的東西,戲劇更是源於生活。不管在何地,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或難題,所以不要刻意區分生活和藝術,因一切都是共生的。」

《撒旦狂筆》載譽重演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日期:13-14, 20-21/09/2024(五至六)晚上7:30|15 & 22/09/2024(日)下午2:30
票價:$380, $300
(門票現已開售,購票請到:
art-mate : https://art-mate.net/doc/74655
Urbtix : https://www.urbtix.hk/event-detail/11940/

*全長約2小時40分鐘,設有10分鐘中場休息。
*本劇以粵語演出。
*本劇含有成人內容及不雅用語,只准年滿十八歲人士入場觀看。

編劇:Doug Wright
翻譯及導演:胡海輝
主演:李景昌、魯文傑、喬寶忠、羅正心、廖淑芬、尹偉程
演出:何旻蔚、吳嘉韜、徐諾謙、陳銳佳、鄔磊鋒、廖浩雯、鄧立桁、盧萬悅、關耀暉
佈景設計:阮漢威
服裝設計:程凱雯
燈光設計:鄭可聆
作曲及音響設計:周鍵聰
編舞及形體指導:馬師雅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