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May 16, 2024

【香港藝術家 麥影彤二 Mak2 專訪】一起逃出生天,成為「藝術生還者」吧!

自藝術月開始,香港各處可謂是藝術盛事連連:三月 Art Basel Hong Kong 隆重登場,不久後便是 Art Central 緊接開鑼,告一段落後,接下來 French May 和 Affordable Art Fair 2024 承接登場,何其熱鬧。

回想起來,你能數出自己看了多少場展覽?最喜歡的又是哪一個作品?而香港藝術家 Mak2 麥影彤二 也默默在此送上掌聲,恭喜每個能在藝術週中倖存的你;與此同時,她也給你發送了遊戲邀請,希望你與她一同來玩一場生還遊戲。

遊戲要開始了,你準備好了嗎?

生還遊戲

甫踏進大廈電梯開始,映⼊眼簾的就是「藝術⽣還者」(Art Survivors)的文字海報,彷似是從 Mak2 的手上接過了戰書。寥寥數字,已準備迎來腥風血雨的序幕。

結果畫展的開端,卻是⼀系列⾮⽐尋常的布⾯三聯畫,以傳統當代藝廊的原始⽩盒⼦形式展⽰著。

初想「生還」,Mak2 忍不住搖頭苦笑說,「我在 3 月的 ART BASEL 才剛製作出一個大型裝置,叫《複製中的複製中的複製中的複製》,那時已耗盡了我所有的記憶體,所以當我得知 5 月要再接著做個展,便一直為此而苦惱。」於是,就在跟畫廊總監 Allison 吐苦水時聊起一段往事:「每次聚會時有朋友問我之後的搞作,而每當我想不出來的話,我就會搞笑地回答,說想製作一個發生在 Art Fair 的喪屍遊戲,而 Allison 聽過之後竟然覺得是可行的,便讓我去製作這個遊戲。」

雖然懷疑,但仍保持嘗試,尤其是得到 Allison 的肯定後,更成為了她的動力。新年過後,便默默找來了身為遊戲設計師的朋友一同研究、製作,雖然向來都以遊戲作為創作基礎,但這次要親自設計遊戲,從概念到實行,無一不是挑戰,更何況,原來她是不擅長打機的,還要取自恐怖的喪屍作為遊戲主題,更是與她一向幽默搞笑、開朗熱情的形象大相徑庭。「其實我是有一點點社恐的,尤其在 opening 時更加嚴重。但我並不是怕人,而是怕沒有預備的對話,特別是與陌生人開始對話會令我很緊張,擔心會說錯話、得罪別人又或遇上 dead air。」

延伸閱讀:

特別是在 Art Basel 的體驗 —— 每天都要在大型裝置面前,面對著不同的人群,努力解釋著自己的概念和創作,所以每每離開會場時,都猶如歷經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還遊戲。而這份社交恐懼,也成為了她設計遊戲的靈感之一。

所以在她的設計中,以第⼀⼈稱的視覺進行射擊互動遊戲,人物穿梭於虛擬的藝術展會內,與一眾非玩家殭屍搏鬥,使這個曾充滿創意表達和鑑賞之地,淪為爭奪勝利的求⽣迷宮;而當那些穿著商務休閒裝的活死⼈向你衝來時,情節既驚險刺激⼜發⼈深省。

說了良久才得知,原來遊戲就藏在無塵室的隔簾背後,待你《通往遊戲之⾨》,走進她的遊戲世界。

藝術生還者

要玩遊戲前,當然要細說一下遊戲規則。拿起桌上的遊戲手掣,就開始了這一場藝術盛事下的戰爭,本來寧靜的展會與混亂荒誕的殭屍爆發場景合⽽為⼀,而殭屍們的樣子和速度也尚算和善(至少沒有其他同類射擊遊戲中的暴戾和急躁感),或在某個角落,會看到一眾殭屍圍著展畫的模樣,也甚覺搞笑;而遊戲結束時,還會列出最佳和最差的玩家排名(最差的榜單叫 Intern),滑稽地重現了藝術展會中常⾒的⾏為,強調並審視了藝術界帶來的競爭、階級制度、創傷和計謀策略等,是如何與充斥著浪漫主義的藝術幻想相互交織。

遊戲不單把殭屍幽默化,還誇⼤了某些無形的展會動態,使現實資本家的盤算在藝術粉飾的⾼貴外殼下顯露。「我一開始覺得不行,是因為我已做了藝術家多年,不覺得這種傻的想法可以擺上台(拿出來),亦可能是給自己設了限制。」

回想這一路,她形容自己也是「藝術生還者」。「我曾在 2019 年打算不再做 artist,因為那時我已經入行七年,但仍沒有辦法以此搵食維生,所以我去了讀書、希望可以轉行,但同時我收到畫廊總監的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在香港做個展。我明明才剛舉辦過又賣不出,便有點灰心地說不做了,結果他說如果這次不做的話 ,畫廊老闆可能未必會再給我機會。」既然還是有點不服氣、放下不,那就做吧!而這一做,便要做得更好,於是她便開始尋思着不懂畫畫的自己,要如何畫出一張畫?而且,還是能賺錢的畫?最後便衍生了《美好家園》的概念,那是盛裝了她的未來、清除了她眼前的荊棘之法。

「當他們畫完後、把它們合拼,我想說的是,原來當心中的那個家成真時,其實是有很多東西是不可控的。」

既然不可控,便放手一搏。承繼過往的概念,這次的遊戲作品《藝術⽣還者》不僅是對達爾⽂主義藝術圈、「狗咬狗⾻」世界作出的譏諷揶揄,更甚的是,它提醒了⼈們終極的目標 —— 要不被感染地存活下去,就需要意識調整得當,才能享受當中的樂趣;而「藝術生還者」也算是一種自嘲,在藝術界裡能幸運地、掹著車邊生還著。

美好家園(Home Sweet Home)到
二次家園(Home From Home)

而在展覽內除了遊戲,還同時展出了名為《⼆次家園》的⼀系列嶄新布⾯作品。雖然⼀如既往,Mak2 都是把構建出來的圖像切割為三等份,並分別發送給在淘寶畫匠所繪製,但當中也有別於她過往的創作,例如,《美好家園》系列(2019 年⾄今)是把遊戲《模擬⼈⽣》中的幸福家庭場景呈現,而《⼆次家園》(2024 年)則是呈現了《藝術⽣還者》中的殭屍末⽇場景,但她這次更加以利⽤⼈⼯智能⽣成圖像(AI)的功能,把她的兩種想象和截然不同的景象結合。與藝廊環境形成強烈對⽐之下,使作品裡蘊涵的糾纏與雜亂無序更表露無遺,也反映了 Mak2 於殭屍射擊遊戲中所傳達的類似真相。

從藝術和⽣活的理想主義憧憬,仍⾄機械智能盡善盡美的創造性,作品的各個⾯向皆逐漸腐化堕落,要麼是殭屍變異,要麼是⼈為引致的差異。

仔細看,會發現《⼆次家園》中呈現在未來主義或花卉背景下的模糊類⼈形⽣物,每幅畫布之間的差異進⽽扭曲了整個畫⾯,敘事層層遞進卻如同其視覺內容般不可理喻,⽽作品的本質亦呼應了⽣命⾃⾝的不可預測。「我讓 AI 把兩套 data(《美好家園 》和《藝術⽣還者》)blend 在一起,然後讓其 generate 新的畫畫,其實成品有很多張。不滿意的,你也能在遊戲裡看到,成為了遊戲畫面的一部份;而滿意的,就畫了出來,但數量不多,因為我現在未擁有與 AI 溝通完全無縫的能力,所以當中還存在 random 性,譬如現在的 AI 還未能夠完全 accurately 去描繪一個人,但我覺這是有趣的,而這個錯錯地的階段也不會維持太久, 可能很快就會被完善,所以把它當作是一種記錄也很有趣。」

Mak2 藉此⽰意,當現實不可避免地陷⼊幻想時,也許更好的應對機制是,將有關存在的各種分歧融合成⼀個壯麗卻⼜駭目驚⼼的和諧漩渦。「如果你問我『生還』是甚麼,我覺得就是在一些貌似很困難的情況下,你仍能保持游刃有餘。」

當然,人生是一場永無⽌境的⽣存遊戲,時⽽奮戰、時⽽妥協,也只有適者⽣存之地,但 Mak2 卻用自己的創作和作⾵提醒我們,即使處於⾎腥爓祭之中也得學會開懷⼤笑 —— 因為在⼀切暴戾與混沌中,只有⼀場玩笑能夠使我們免於⽣活的致命熏染。

隨著磨⼈的藝術週終結,這場展覽彷彿是逃脫的出口,讓藝術世界的玩家們盡情擺脫有形的現實,於⾃嘲的笑聲中得到解壓。但到底這次展覽,是遊戲的終結,還是另一修羅場的開始?而你又有沒有逃脫的機會呢?

香港藝術家 Mak2 麥影彤二「藝術生還者」
展期:2024 年 5 月 4 日 – 6 月 22 日
地點:德薩畫廊 香港黃竹坑道 54 號萬事昌大廈 26 樓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 11 時至下午 7 時)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