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的法國室內設計師和藝術家 Bruno Moinard 憑藉精湛的工匠精神,曾為 Cartier 全球各地的精品店、Hermès 總部、Balenciaga 總部、「老佛爺」Karl Lagerfeld 大宅、甚至法國總統官邸愛麗舍宮空間設計,更獲頒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位,至今創意仍未停步、也尚未滿足。他是如何在繪畫與建築間游刃有餘?創作背後又蘊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場「意象境界」的藝術之旅,聽聽他的解說,並深入探索這建構奢華世界的靈魂。
Artist Story
說到夏天,當然離不開陽光與海灘,但對於繁忙的香港都市人而言,要享受這種快樂,又談何容易?而近來,以超寫實繪畫聞名的紐約藝術家 CJ Hendry 就帶着其標誌性的大型裝置作品《Summer Pool Party》來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為這匆忙的城市空間注入了不一樣的歡樂與想像。她如何用鮮豔的色彩與趣味的設計?又為何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暫時逃離現實的夏日綠洲?
在香港繁忙的街道上,一場獨特的尋寶遊戲正在上演?!西班牙街頭藝術家 Isaac Cordal 攜手 HKWALLS,在城市各個角落布置了一系列迷你雕像 —— 這些水泥微型雕塑都不超過 15 厘米的大小,是 Isaac Cordal 的標誌性「Cement Eclipses」系列作品。
時光的沙漏正緩緩流動,而紐約藝術家 Daniel Arsham 則在這流動中創造出獨特的藝術語彙。近日,他在首爾 perrotin 畫廊舉辦個展《Memory Architecture》,而展覽現場更迎來了一位特殊訪客 —— BLACKPINK 成員 Lisa,讓這場藝術盛宴更添話題性。其實 Daniel Arsham 大有來頭,不妨趁此機會,來了解更多 Daniel Arsham 及他的作品。
在滿臉笑容的人物背後,總是隱藏著令人不安的荒誕場景 —— 這是西班牙藝術家 Joan Cornellà 作品的標誌性特徵。睽違四年,Joan Cornellà 將重返香港藝穗會舉辦個展,首次展出超過百幅紙本作品。在這個充斥著社交媒體審查的時代,他如何用看似天真的筆觸,剖析人性最深層的黑暗?在燦爛的微笑背後,又藏著什麼樣的社會批判?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AI 與藝術的關係成為眾所矚目的話題。然而有些藝術家不選擇抗拒,而是與這股浪潮共舞,將人工智慧轉化為創作靈感的觸媒。視覺藝術家 HANA KATOBA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將對自然的深刻熱愛與人工智慧巧妙結合,創造出一幅幅超現實卻富有詩意的影像,透過科技媒介傳達著她對生命、時間與自然的思考。
在一個講求效率與辨識度的時代,我們太習慣於透過簡單的符號來定義一個人 —— 四個英文字母、一個星座、一句 hashtag,彷彿就足夠洞悉一個靈魂的全貌。但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真的只能靠這些嗎?
在都市繁忙節奏中,黑白線條勾勒出無限想像空間。日本插畫藝術家 Chocomoo 首次在香港舉辦個展,與 Harvey Nichols 隆重推出「Thanks To You」聯乘系列,以其標誌性的單色線條藝術回饋香港粉絲。
在閃耀奪目的舞台上,假髮之下的人兒眼神既堅定又脆弱,嘴角微微上揚的笑容裡藏著說不盡的故事。當第一個搖滾音符撼動整個劇場,《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的魅力便在香港觀眾面前徹底綻放,使這部橫掃 2014 年「美國戲劇奧斯卡」東尼獎及多個國際戲劇大獎的傳奇音樂劇,以嶄新面貌降臨西九文化區,訴說出一個關於身份認同、自我接納與愛的普世故事。
熱愛花草的香港樹藝師、陶藝家 Leo Wong,在走訪山林之時與漆咸居藝術研究與交流中心結緣,於是他便以精湛陶藝將這座百年歷史的英式建築化身為一處詩意盎然的藝術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