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人手執一部智能手機時,你還有沒有想起過那些街角一隅的電話亭?在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電話亭曾是城市街角不可或缺的風景線,亦是人與人之間聯繫的重要紐帶。隨著科技發展,這些曾經熱鬧的小空間逐漸陷入沉寂。一個小小的方盒子,如何重新定義自己在數位時代的存在價值?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充滿創意與懷舊情感的電話亭改造案例,看昔日通訊重器成為當代文化圖騰,如何用創意使廢棄電話亭注入新生命!
ADVERTISEMENT
說到「KAWS」,總會先想起那巨型角色 「Companion」 四處出現,然後大家紛湧而至的熱潮;又或是角色「Companion」 身上那的「X X」的標誌,感覺神秘又有種難以言喻的魅力。見得多,但你的了解又有幾多?不如就在展覽開始前,來為大家揭曉或重溫,關於當代藝術大師 Kaws 的 5 個秘聞!
在 Hollywood 的星辰大海中,有些光芒會隨時間淡去,但有些則會恆久閃耀 —— 美國影壇巨星 Robert Redford 於昨天(美國時間 9 月 16 日)安詳離世,享年 89 歲。他不僅是美國影壇的著名演員、標誌性人物,更是一位引領電影藝術革新的導演、堅定的環保主義者,以及獨立電影的守護者。他的離開,宛如一個時代的終結。
ADVERTISEMENT
作為遊客,當然希望能把握分秒去認識、踏足城市內每個風光和景點,那你又有沒有想過,能在酒店內用另類的方式體驗香港,甚或揭秘藝術家的創作過程?
ADVERTISEMENT
在倫敦生活十餘年的台灣藝術家黃麗音(Steph Huang),總能以日常物件為切口,將玻璃、金屬與聲音拼貼成既詩意又弔詭的裝置。她將生活經驗與記憶碎片轉化為藝術語言,本月更首次於貝浩登(東京)舉辦個展「當相遇發生時(When an Encounter Takes Place)」。從壁紙殘片到幸運餅乾、從鳥籠到玻璃泡泡,黃麗音如何讓看似平凡的素材轉化為文化符號,帶領觀眾思考當代社會的秩序、希望與不安?不如邀請她來一場對話,深入她創作語言與心靈地圖的旅程。
當古老的駝鈴聲遇上現代的燈光藝術、當敦煌壁畫與數位科技相融,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即將在澳門這顆「海上絲路明珠」綻放。
誰說節慶必須遵循傳統規則?誰說慶祝需要特別的日子?在這個秋冬,IKEA 與瑞典設計師 Gustaf Westman 顛覆我們對節慶的刻板印象,以一系列充滿童趣與未來感的家居單品,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注入無限歡樂。
還記得 2019 年那場令全球心碎的火災嗎?熊熊烈焰中,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又名為巴黎聖母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尖塔崩塌的畫面,彷彿整個巴黎的靈魂都在燃燒。然而,經過五年半的修復,這座哥德式建築奇蹟般地重獲新生。到底這座基督教教堂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前世與今生,有哪些重要的轉變和不可錯過的焦點呢?
在美國普普藝術巨匠羅伊 · 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創作宇宙中,鮮為人知的是他對東方美學的深刻著迷。這段持續半世紀的藝術戀情,從他二戰期間駐紮倫敦時購買的第一本中國繪畫書籍開始,一直延伸至他生命的最後光陰。如今,蘇富比亞洲將於 9 月 28 日香港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五件來自朵樂絲與羅伊・李奇登斯坦伉儷珍藏的亞洲元素傑作,而這五件作品的魅力在哪?
當紫色花朵輕舞於清澈水面,光影斑駁間如夢似幻,你很難相信這不是法國吉維尼(Giverny),而是位於台灣東部的一所農業職校 ——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的生態池,以其滿池盛開的睡蓮,創造出一幅活生生的印象派畫作,宛如親臨莫內那幅價值連城的《睡蓮》系列畫作中。但說到底,《睡蓮》是如何從一個花園變成一幅畫,再成為價值連成的拍品,到底魅力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