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的著名地標建築 —— 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擁有逾 850 年歷史。其建築設計上的精緻,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也極具代表性。可惜歷經了 2019 年的一場大火,使這些重要的瑰寶受到焚燒,而這慘痛的事實,也花了五年時間,才稍稍撫平。到底這座基督教教堂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前世與今生,有哪些重要的轉變和不可錯過的焦點呢?
ADVERTISEMENT
假日和聖誕將至,想不到去哪裡玩?那不如跟隨由香港旅遊事務署主辦的創意旅遊品牌項目「#ddHK 設計#香港地」,用不一樣的方式填滿空檔!
一年一度的大型設計節 deTour 2024 再次回歸 PMQ ,今屆以「擁有 → 存有:內在的設計」為題,探索設計未知的可能性,強調設計如何豐富人的內在力量。而其中,香港藝術家、空間設計師和英國註冊建築師 高浚明(Anthony Ko)的作品就十分亮眼地呈現在 PMQ 的地下空間 —— 名為《摧毀屋》的作品,探究「家」的問題。
ADVERTISEMENT
在這充滿節慶氣氛的十二月,一眾藝術家也捉緊 2024 年末的時光,同慶節日之外,也以各種作品邀請大家參加一系列精彩的藝術展覽和活動,打造年末最美的藝術風景和回憶!
ADVERTISEMENT
提及台灣著名作家瓊瑤,大家或會想到「浪漫」、「言情」等關鍵詞。自 9 歲起便開始執筆創作的她,筆下的不少作品都屬經典之作,還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劇集。日前驚傳出她輕生離世的消息,震撼了整個華人世界,許多網民都紛紛留言悼念,不如同回顧一下她的享譽盛名的作品吧!
概念藝術作品《Comedian(喜劇演員)》事隔五年,登上紐約蘇富比(Sotheby’s)拍賣場,再次成為大家的焦點所在,連蘇富比也隆重其事,在社交平台上為其換了 ICON!那它為何能在拍賣場上躍升千萬?而被吃掉也成為作品的一環?作品擁有者還需自行處理?現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構!
時代轉變,人們逐漸感受到 AI 的便利和能力 —— 從企業、校園、社會到個人,當 AI 慢慢走進人們的生命中,除了被取代的議題備受關注外,其實人們也繼續發掘更多關於 AI 的可能和未知。而著名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就是其中之一,他還與團隊量身開發的 AI 模型 cAI™ 全球首次個展《cAI™️:靈魂掃描》,並於澳門媽閣塘片區亮相!
美國荷里活的著名演員 Johnny Depp 的演藝作品,總會讓人先聯想到狂傲不羈、神秘且怪誕的感覺。但撇除傳奇演員的身份,他也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今年十月,Johnny Depp 的首個展《A Bunch of Stuff》便在紐約登場,將他的藝術創作推向聚光燈下,展示了他在演藝之外的獨特面貌。
總感覺時間被填滿、自由受限、思想被剝奪⋯⋯作為上班族的你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嗎?在日本天才藝術家石田徹也的作品中,就常常把穿戴整齊的上班族描繪和比喻成為機械、零件或消費品等,揭示了人們為生存所做的無奈 —— 彷彿被困於社會這台大機器中的齒輪。
「街頭藝術」(Street Art)其實無處不在,例如在近年,街頭上便常常出現一句「見攰就抖」(覺得累就休息),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更提醒了不少人,要注意休息和健康,別勉強。在街頭施展才華、發揮創意的藝術家們,亦利用各式各樣的小幽默,為努力生活的人們打氣。不如試着一起抬頭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