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動物也要看展覽?黃進曦、林海峰、石家豪等 20 位香港藝術家齊聚 BONHAMS《@N1MALX:非人生活》,帶來各種的動物記憶

走進金鐘邦瀚斯的展廳,迎來的不是傳統的動物藝術展,而是一場徹底顛覆人類中心視角的感官盛宴 —— 9 月的邦瀚斯將呈獻《@N1MALX:非人生活》展覽,集結逾 20 位香港藝術家與海外創作者,從猛虎到巨鯨、從神話生物到人造寵物,以動物為核心,重新審視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文明發展軌跡。

事實上,動物在人類文明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它們是圖騰、寓言主角、信仰象徵,也是我們生活的伴侶。這場展覽不僅為展示動物的多元面貌,更意在引領觀眾跳脫固有思維,以全新視角審視人與非人生命的關係,如邦瀚斯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關尚鵬(Marcello Kwan)所言:「從莊子的《逍遙遊》到喬治 · 奧威爾的《動物農莊》,這些經典皆以『非人』視角,拓展我們對『人性』與『文明』的思考。」

一場藝術的幽默反問
林海峰 ——《動物友善》

林海峰的《動物友善》,則以幽默諷刺的方式質疑動物主題藝術展覽卻不允許真實動物入場的矛盾。作品以顏色鉛筆精細描繪出藝術家與愛犬被拒於展覽門外的場景,他說「得知貴寶號舉辦以動物為主題藝術展覽,本人非常興奮並計劃帶同愛犬一同參觀」,可惜在進入前才發現「我等閒人與狗唯有不得內進」。

這種「被拒絕的參與者」身份,不僅挑戰了展覽空間的權力邏輯,也擴展了關於藝術可及性的討論,更遂使林海峰反愛犬決定「以另外一種合法合情合理嘅方式參與貴寶號嘅展覽」。

這種創意反抗不僅體現了他一貫的幽默風格,更邀請觀眾思考:在「非人生活」的藝術探討中,我們是否真正尊重了非人生命的存在?這幅作品以其輕鬆的表面下,暗藏著對藝術機構與社會規範的深刻質問。

搖滾與民俗的奇妙共舞
石家豪 ——《黄龍舢舨》

石家豪的《黄龍舢舨》將西方搖滾與中國民間風俗融為一體,創造出一種超現實的視覺體驗 —— 他說這幅作品是受到披頭四的啟發,尤其是 1964 年樂隊訪港及 1977 年約翰 · 藍儂帶兒子參觀虎豹別墅的歷史片段。「我兒童至少年時代,披頭四的歌曲仍然相當流行。我讀大學時終於在電影院看過披頭四的黄色潛艇動畫,被其音樂與畫面深深震撼。 1990 年代雷射唱片普及後,我陸陸續續聽遍披頭四所有出版過的大碟。隨着年紀漸長,對披頭四的青春與創意越加沉迷。」

石家豪巧妙地將披頭四的形象與中國傳統元素結合,黃龍舢舨上的四位樂隊成員以古典姿態演繹着現代傳奇,不僅是對西方流行文化的致敬,更是對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處的深刻隱喻。畫作色彩明亮而夢幻,彷彿邀請觀眾跟隨這艘「黃色潛水艇」,航行於記憶與幻想交織的海域。

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謝炎安 ——《三粒星星》

謝炎安的《三粒星星》捕捉了香港首對本土出生大熊貓的成長瞬間:畫中的兩隻熊貓「家姐」與「細佬」,在充滿流行文化元素的房間中,見證鞦韆光榮退休的一刻。

這對大熊貓在 2024 年出生,是第一對獲香港入境處頒發「出生紀念狀」的熊貓,成為香港人集體見證的城市奇蹟。在社交媒體時代,無數市民化身「契爸」、「契媽」,記錄牠們的每一個成長時刻;而謝炎安更巧妙地運用了流行文化元素裝飾畫面,不僅展現了動物與人類情感連結的深度,也反映了數位時代下集體記憶的形成方式。這幅作品溫馨而幽默,喚起觀眾對城市共同經歷的珍貴回憶。

「而大熊貓的可愛造型,一向是流行文化的常客。就如是次 《@N1MALX:非人生活》展覽跨界別作品並置的展示方式,畫中亦將我們熟悉的流行文化作品,借來為家姐細佬的房間裝飾一番。」 —— 謝炎安

童年英雄的守護
黃進曦 ——《信仰的力量》

黃進曦呈現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童年場景 —— 面對棕熊威脅,兩位小朋友機智地用射燈將恐龍戰隊霸王龍玩具的投影放大在巨石上,成功嚇退棕熊。

黃進曦從自己童年最愛看的日本特攝片和卡通片記憶出發,思考這些擁有動物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何形塑兒童的世界觀說:「成長後知道這些角色和故事都是虛構,恐龍戰隊的機械人只是皮套,但我很想在今次的畫作中表達到小朋友對於他們心中英雄或者守護獸的信賴。作為成年人可能會覺得小朋友的才智令他們脫困,但對於小朋友來說也許是霸王龍保護了他們。」

畫作在精湛的技法背後,埋藏著對純真信念與成長轉變的深刻反思 —— 這幅作品不僅是對 80、90 年代香港兒童成長環境的溫柔回望,更深入探討了「信仰的力量」這一主題。

熱鬧的城門河景
周俊輝 —— 《沙田龍舟競賽》

周俊輝的《沙田龍舟競賽》(2025 年)透過塑膠彩在布本上展現熱鬧的城門河景,畫中融入動物與人類共存的細節:白鷺隨鼓聲翱翔,魚兒穿梭水間,龍舟競渡的威猛氣勢更成為視覺焦點;岸邊聚集的群眾與奔跑的寵物,描繪了城市生活與自然環境的交響曲。周俊輝以獨特視角捕捉這些瞬間,呈現出一幅充滿活力與共生哲學的藝術作品。

這是他在構想這次展覽時,到城門河看龍舟所見的一番景象。要探索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周俊輝就以藝術語言呈現城市中的「非人生活」。他將日常景象化為詩意畫卷,在動物與人類交織的故事中,尋找生命與環境的微妙連結。

除了以上的藝術家之外,還有 Michael Lau 以動物作第一身的描述,亦以動物比喻人類在現代生活中的角色,敘述著在這人生的路程上如何在惘撞的途中跌跌碰碰的找到自己,亦像動物在自然中慢慢找到生存的路徑一樣所呈現的《微茫.豐收》、徐沛之以兩個同為漢代的《博山爐》、楊學德所幻想的小矮人隱世部落與自己童年時住在香港公共屋邨的情景,帶來《游田邨》,以及 Kenny Wong《黃金女神》和 Eric So《Storyteller No. 42》(2024 年),大部份作品皆為展覽而定制創作,屬首次亮相!

而除繪畫和雕塑外,展覽還涵蓋珠寶、腕錶、酒標設計等跨界作品,如雅典獨特的「TIGER」自動上弦腕錶、Katy Ku 設計的《Medusa – What’s Going On》酒標威士忌,以及愛馬仕特別訂製的迷你凱莉包等,進一步模糊了藝術與商品、象徵與實用的界限。

Katy Ku 設計的《Medusa – What’s Going On》酒標威士忌


展覽:「@N1MALX:非人生活」
日期:2025 年 9 月 1 – 20 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星期六(下午 1 時至 6 時)
地點:香港邦瀚斯|金鐘太古廣場六座 10 樓
(免費對公眾開放,作品可供私人洽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