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是藝術還是惡作劇?!MSCHF 最新作品,用驗孕棒邀請你來切一塊「嬰兒」帶回家,顛覆藝術收藏常規

一個嬰兒雕塑正靜靜地躺在紐約布魯克林 Pioneer Works 藝術空間中,它的命運將被千人共享 —— 或者說,被千刀萬剮。這就是當代藝術界最具爭議的藝術集體 MSCHF 最新作品《所羅門王的嬰兒》(King Solomon’s Baby);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個展覽的邀請函竟然是一支實際可用的驗孕棒,讓受邀嘉賓必須「測試」才能獲取展覽資訊!

這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又發人深省的創意,再次展現了 MSCHF 對藝術界規則的挑戰。當一件藝術品被切割成千片,每人只能擁有一小部分,它是變得更有價值,還是喪失了原有的完整性?藝術收藏的門檻究竟在哪裡?這個問題恐怕要留給每位願意花費 100 美元到 10 萬美元不等購買「嬰兒肢體」的收藏者來思考了。

MSCHF
當代藝術界的搗蛋鬼與規則顛覆者

成立於 2016 年的美國布魯克林藝術集體 MSCHF(發音為「mischief」,即「惡作劇」之意)已成為當代藝術界最具爭議性和影響力的存在之一。他們以打破傳統藝術、商業和文化的界限為核心理念,每次都創造出令人難忘的體驗和對話,亦善於製造「病毒式傳播」的作品,將藝術、行銷、科技和社會批評融為一體。

過往的作品,包括 2019 年的「耶穌鞋」—— 一雙注入所謂「約旦河聖水」的 Nike 運動鞋(上圖),售價高達 1,425 美元,更在幾分鐘內售罄;2021 年的「惡魔鞋」—— 與說唱歌手 Lil Nas X 合作的改裝 Nike 鞋,據稱含有一滴人血(下圖);以及 2022 年在巴塞爾藝術展上展出的「ATM 排行榜」—— 一台會顯示用戶銀行餘額並進行排名的 ATM 機,引發了關於財富、隱私和階級的尖銳討論。2023 年,他們推出的 Big Red Boot 紅靴子在社交媒體上爆紅,被無數名人穿著並創造了一股潮流。同年,他們還將達明 • 赫斯特的一幅原作切成 1,000 個圓點分別出售。

今年初,MSCHF 在澀谷知名藝廊 NANZUKA 舉辦「Material Values」展覽,其中一個名為「Rain Cubicle Sculpture」的裝置作品, 演繹了上班族的真實寫照 —— 在一個辦公室隔間中怪奇地下著雨,辦公室內的物件都被雨水淋濕、浸蝕,而人也無法倖免。儘管電腦在閃爍、眼鏡也被雨水模糊,但人還是在崗位上努力地處理各項工作,忽然想起了那位在颱風天也趕着上班的「黎生」。這別開生面的藝術裝置,不僅展示了辦公空間內的憂鬱氛圍、帶來視覺上的震撼,也透過反諷感強的設計,反映現代上班族單調乏味的生活。就在真實的水氣與燈光交織之下,帶領人們深入探討了現代職場的精神困境、都市生活的壓抑感,以及工作與情緒的微妙關係。

無論是商業產品還是概念性項目,MSCHF 總能精準捕捉時代脈搏,創造出令人思考的文化現象。各種兼具創意和想像力的作品,亦似是當代社會的銳利觀察者,也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惡作劇,同時也是對藝術界和社會規範的犀利批評。

《所羅門王的嬰兒》(King Solomon’s Baby)
一個注定被肢解的藝術品

《所羅門王的嬰兒》本是一件價值 10 萬美元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雕塑,巨大的形似一個真實的嬰兒,名稱源自聖經故事中所羅門王提議將一個嬰兒一分為二來解決兩位聲稱是孩子生母的婦女之間的爭端。但 MSCH 翻轉了這個故事:在原版故事中,真正的母親寧願放棄孩子也不願見到他被分割;而在這件作品中,越多人想要擁有它,這個「嬰兒」就會被切成越多塊。

Source kingsolomonsbaby.com

整個交易機制設計得極其精妙:如果只有一個買家,則需支付全額 10 萬美元獲得完整雕塑;若有兩個買家,每人支付 5 萬美元,但雕塑將被切成兩半;十個買家則每人支付 1 萬美元,而雕塑便會同時被切成十塊。以此類推,最多可有 1,000 名買家,每人僅需支付象徵性的 100 美元,就能獲得雕塑的一小片。買家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部分,而是隨機獲得一片,可能是眼睛,可能是腳趾,也可能只是一塊無法辨認的表面。

這件作品於早前(7 月 11 日至 13 日)在紐約布魯克林的 Pioneer Works 展出,並於 7 月 11 日下午 2 點開始在線上銷售。隨著買家數量的增加,作品將被實際切割,從一件「紀念碑式」的雕塑轉變為最多 1,000 件可掛在牆上的二維「畫作」;而這過程便在展出的最後一天(7 月 13 日)的現場進行,屆時參觀者將看到一件被完全解構的藝術品。

驗孕棒邀請函、藝術肢解
顛覆傳統的兩大焦點

MSCHF 的破格創意在本次展覽中體現為兩大焦點。

首先,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展覽邀請函 —— 一支實際可用的驗孕棒。收到邀請的嘉賓必須使用這支驗孕棒才能獲取展覽詳情,這一舉動不僅與展覽主題「嬰兒」相呼應,更以極具爭議性的方式挑戰了藝術界的傳統禮儀;而邀請函上的 QR 碼只有在驗孕棒顯示結果(無論陽性或陰性)後才會出現,強迫受邀者參與這一半是惡作劇、半是行為藝術的過程。

另一個焦點則是藝術品的切割與分享機制,這完全顛覆了藝術收藏的傳統思維。通常,藝術品的價值在於其完整性和獨特性,而 MSCHF 刻意將這一概念粉碎,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如果 1,000 人各擁有一小片,這件作品是變得更有價值,還是失去了意義?這一機制也巧妙地模擬了當代數位世界中的共享經濟模式,同時對藝術市場中的投機行為提出尖銳批評。

MSCHF 在其宣言中寫道:「相機是切出最薄片的刀」,暗示在數位時代,大多數人只能通過照片、視頻等媒介來「消費」藝術,而《所羅門王的嬰兒》則將這種「片段式欣賞」實體化,讓每個收藏者都能擁有一小塊真實的物件,無論其整體完整性是否被破壞。

Source @hiiihorse @MSCHF @perrotin @pioneerworks, catalina kulcz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