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羅浮宮百年罕見劫案,7 分鐘失 8 件稀有珍藏!歐仁妮皇后、拿破崙的奢華與浪漫,逐一細看珠寶背後的身世與故事

在藝術與歷史的聖殿羅浮宮(Palais de Louvre / Musée du Louvre),一場驚心動魄的搶劫如同電影情節般上演 —— 2025 年 10 月 19 日早上 9 時 30 分,當羅浮宮剛剛開門迎接第一批遊客時,3 至 4 名蒙面竊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入位於德農館的阿波羅長廊,僅用 7 分鐘就劫走了 8 件價值連城、歷史意義無可估量的皇室珍寶,珍品歷史甚至可追溯至 19 世紀。如巴黎市長威爾所言,這是羅浮宮自 1911 年蒙娜麗莎被盜後,超過一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盜竊案件。

這些曾經點綴在拿破崙家族皇后們髮間、頸項與胸前的珠寶,承載着拿破崙時代法國皇室的輝煌與故事,每一件都是時間凝結的光芒,見證了歐洲歷史的輝煌篇章,而這一夜之間,更成為了國際尋寶的焦點。

當「鑽石的光芒」從玻璃展櫃中消失,它們背後的皇室往事與情感故事卻因此重新浮出水面,讓我們得以窺見那段璀璨的帝國時光。

8 件珍寶的前世今生

1. 歐仁妮皇后的珍珠冕帶(Diadème de l’Impératrice Eugénie)

這頂耀眼的珍珠冕帶是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特意請來了由珠寶大師 Lemonnier, Alexandre-Gabriel 為其妻子歐仁妮(Eugénie de Montijo / Empress Eugénie)特別打造的結婚禮物,呈現新古典主義的風格。試想像一下,這 212 顆珍珠與近 3,000 顆鑽石(1998 顆明亮式和 992 顆玫瑰式切割鑽石)在燭光下閃爍的模樣!而這頂珍珠冕帶之外,還配有一枚肩部胸針屬同時製作。

當歐仁妮戴著它出席重要場合時,每一次轉頭,都如星光灑落;而她更是擁有當時最重要的珠寶收藏之一,身為當時歐洲的時尚指標,以卓絕的品味與珠寶收藏聞名。及後,這套珠寶於 1884 年在羅浮宮展出了一段時間後,這頂冕帶曾在 1887 年帝國瓦解時被拍賣,直到 1992 年才重回法國,被捐贈給羅浮宮。

2. 歐仁妮皇后的鑽石蝴蝶結胸針(Grand noeud de corsage de l’impératrice Eugénie)

Westminster 公爵女兒為 Lady Lettice Grosvenor 的婚禮時購入,並在拍攝時以胸針配上婚紗並拍下婚照。(1902年)

這枚華麗的胸針,原本是一條鑲嵌超過 4,000 顆鑽石腰帶的中心部分,作為腰帶帶扣,歐仁妮皇后曾戴著它在凡爾賽宮接待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以及出席皇太子受洗儀式。1864 年,她放棄了那條過於浮誇的腰帶,只保留了這個蝴蝶結做為胸針,並添加流蘇墜飾,展現動態華麗之美。而這鑲嵌了 2,438 顆明亮式切割鑽石與 195 顆玫瑰式切割鑽石,足以讓任何現代珠寶設計師瞠目結舌。

胸針亦歷經被拍賣,輾轉間曾成為美國名媛 Caroline Astor 及英國貴族的家庭珍藏之一,見證數代傳承。直至 2008 年在羅浮宮文化協會協助下,這件珠寶重新回歸羅浮宮,成為法國皇室與珠寶歷史的重要見證,彰顯其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

3. 歐仁妮皇后的鑽石聖物胸針(Broche dite broche reliquaire)

這件聖物匣式胸針由珠寶匠阿爾弗雷德・巴普斯特(Alfred Bapst)於 1855 年打造,以鑽石精心鑲嵌而成。胸針中央對稱的心形鑽石,來自紅衣主教馬薩林於 1661 年贈予路易十四的 18 顆心形鑽石中的兩顆,賦予其皇室珍寶的傳承價值;胸針外型如袖珍聖物匣般精美,雖無存放空間,卻以其非凡的工藝與歷史背景,成為一件融合藝術與歷史的經典珠寶傑作。在當時的法國,宗教與國家的關係複雜微妙,而這枚胸針正是這種關係的物質體現,或許正因如此,它在歐仁妮心中佔有特殊位置。

細看設計,會發現是由七顆鑽石組成的玫瑰花結環繞一顆單鑽:兩顆大鑽石頂點相對(17、18 世紀的馬薩林鑽石,路易十四曾將其用作法式紐扣),四顆小巧的梨形鑽石懸掛於其上;一顆細長的三角形明亮式切割鑽石,帶有兩顆明亮式切割吊墜,並鑲嵌於其上;一顆細長的三角形明亮式切割鑽石,帶有兩顆明亮式切割吊墜,並鑲嵌於其上銅製鑽石,共鑲嵌了 94 顆鑽石。背面背景飾有捲軸和樹葉圖案,還刻有「RELIQUARY」。正如金匠之子 Germain Bapst 所回憶的那樣,其風格可謂「歷史主義」;其靈感源自 18 世紀的鉛制模型,該模型直至1889年仍由寶格麗收藏。

4. 藍寶石冠冕(Diadème de la parure de la reine Marie-Amélie et de la Reine Hortense)

這頂藍寶石冠冕的故事如同一部王室傳奇 —— 同屬於瑪麗 – 阿梅莉皇后(Queen Marie-Amélie)與拿破崙繼女、奧坦絲皇后(Queen Hortense)的皇冠,由 5 個鉸接部分組成,每個頂部都鑲嵌著一顆大型藍寶石,總共使用了 24 顆藍寶石、1,083 顆鑽石,展現巴黎珠寶工藝的極致之美。

這套冠冕原本包含一頂冠冕、一條項鍊(下列 5)、一對耳環(下列 6)、兩枚小胸針和一枚大胸針、一把梳子和兩隻手鐲(盧浮宮藏品中未見)。所有這些珠寶均採用天然狀態的錫蘭藍寶石裝飾,即未經加熱以改變其顏色,這一點與當今珠寶製作中的做法不同。藍寶石周圍環繞著鑲嵌在金色底座上的鑽石。項鍊的所有鏈節均採用鉸接式設計,展現了這套首飾精湛的工藝。這頂王冠無疑在 1863 年至 1873 年間進行了縮小,這一點在 Louis Hersent 的《瑪麗·艾米莉肖像》(1836 年,從凡爾賽宮移至貢比涅宮)和《吉斯公爵夫人伊莎貝爾 · 奧爾良的攝影肖像》(私人收藏)中有所體現,而兩位女士佩戴的王冠略有不同。此外,目前這套王冠和赫爾森特所展示的王冠中的胸針數量有所不同,但王冠可以拆解成胸針。

藍寶石在歐洲皇室中一直象徵著忠誠與神聖,這頂冠冕承載的不只是寶石的價值,還有多個王室家族的血脈延續,先後由 Queen Hortense、Queen Marie-Amélie 和奧爾良的伊莎貝爾佩戴,直到 1985 年也一直留在奧爾良家族手中。儘管這些傑出女性的肖像畫中都佩戴著這套冠冕,但它的起源仍然是個謎,如委託人和創作者均不詳,但這套冠冕堪稱巴黎珠寶的珍貴見證。

5. 藍寶石項鍊(Collier de la parure de saphirs de la reine Marie-Amélie et de la Reine Hortense)

與冠冕同屬一套的藍寶石項鍊,由 8 顆藍寶石與 631 顆鑽石組成。想像一下,當這條項鍊戴在皇后頸間,在宮廷舞會的燭光下閃爍,是多麼引人注目的景象。每一顆藍寶石都經過精心挑選,確保色澤一致,形成完美的藍色漸變效果;而均鑲嵌未經加熱處理的天然錫蘭藍寶石,搭配鑽石與金質鑲座,彰顯巴黎珠寶工藝的卓越。

6. 藍寶石耳環(Boucle d’oreille, d’une paire de la parure de la reine Marie-Amélie et de la Reine Hortense.)

這對耳環以圓形與水滴形藍寶石為主石,周圍環繞著鑽石,單邊就鑲嵌了 59 顆鑽石。

7. 瑪麗 – 路易絲皇后的祖母綠項鍊(Collier en émeraudes de la parure de Marie-Louise)

這條祖母綠項鍊是拿破崙一世在 1810 年迎娶第二任妻子瑪麗 – 路易絲皇后(Empress Marie-Louise)時送給她的新婚禮物 —— 由珠寶匠「Etienne Nitot et fils」 精心打造的翡翠與鑽石珍品,32 顆祖母綠被 1,138 顆鑽石環繞,每一顆祖母綠都被精心鑲嵌在鑽石花環中;中央的祖母綠重達13.75克拉,搭配鑽石圍繞的梨形祖母綠吊墜,整體設計華麗精緻。

整組包括冠冕、項鍊、耳環及梳子,展現了帝國珠寶的奢華與工藝;而綠色在當時被視為希望與豐收的象徵,拿破崙以這條項鍊寄託了對新婚姻的美好期許。時至今日,它依然是拿破崙時代珠寶工藝的巔峰之作。

1814 年,Empress Marie-Louise 離開巴黎時攜帶了這些珠寶,並將祖母綠套組留給她的表親托斯卡納大公利奧波德二世家族保存,直至 1953 年轉售給 Van Cleef & Arpels。雖然冠冕上的祖母綠後來被替換為綠松石,但項鍊與耳環得以保持原貌,並於 2004 年透過羅浮宮友人協會的捐助進入羅浮宮收藏,成為帝國華麗珠寶工藝的重要見證。

8. 祖母綠耳環(Paire de boucles d’oreilles en émeraudes de la parure de Marie-Louise)

與祖母綠項鍊同屬一套的這對祖母綠耳環,鑲嵌著 2 顆總重 45.20 克拉的梨形祖母綠,另有 4 顆較小的祖母綠與108 顆鑽石點綴,展現出極致的工藝與華麗設計。這對耳環雖承載著歐洲皇室的輝煌歷史與傳承,但直到 2004 年才被納入羅浮宮的收藏,比其他失竊珍品晚了將近一個世紀。

超越金錢的損失

當這些珍寶從展櫃中消失,消失的不僅是數以億計的物質價值,更是無可替代的歷史文化遺產。法國內政部長努涅斯說得好:「這是對法國文化象徵的重大打擊,所造成的損失已非金錢可以估量。」讓人稍感安慰的是,歐仁妮皇后的王冠(Couronne de l’impératrice Eugénie, avec son écrin)雖在竊賊逃跑途中被摔壞,但至少已被尋回,140 克拉的「攝政王鑽石」也幸運地逃過一劫。

歐仁妮皇后的王冠(Couronne de l’impératrice Eugénie, avec son écrin)

歐仁妮皇后的皇冠是第二帝國華麗與工藝的象徵,其設計典型地體現了帝國象徵元素。皇冠由八個以金雕製成的鷹形拱架與鑽石鑲嵌的棕櫚葉構成,每片棕櫚葉中心鑲有一顆大鑽石,兩側點綴祖母綠;頂部以 32 顆祖母綠圍繞鑽石球體,並以六顆鑽石形成的十字收尾,整體共使用 1,354 顆鑽石、1,136 顆玫瑰型切割鑽石及 56 顆祖母綠。

此皇冠同是由珠寶大師 Lemonnier, Alexandre-Gabriel 設計,他於 1853 年被任命為皇室珠寶師,並在 1855 年巴黎世博會中展示該皇冠,震撼世界;而皇冠的製作集合了多位工藝大師的智慧,如:拱架部分由 Fannière 兄弟打造,他們為巴黎著名金匠服務,憑藉此作品獲得銀牌獎。如今,這頂瑰麗的皇冠收藏於羅浮宮,見證了第二帝國的輝煌與珠寶工藝的巔峰。

隨著拿破崙時代的輝煌遠去,這些珠寶曾經是歷史的見證者,如今,它們的遭遇本身又成了歷史的一部分,它們已不再僅是展櫃中沉默的文物,而成為一個喚醒大眾對歐洲皇室歷史興趣的活生生故事。只能期待警方能迅速破案,讓這些無價之寶重返它們應有的殿堂,繼續向世人訴說那段金光閃爍的歷史。


Source @museelouvre, @espritjoaillerie , Galerie d’Apollon, Louvre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