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持續「聲沙」恐是瘜肉作祟?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聲沙的病因及處理方法

聲沙隨時出現在你我身上,如果因傷風感冒導致的聲沙,休息多天便能恢復,因此很容易被忽視。今次找來耳鼻喉科專科李瑞光醫生分析聲沙背後成因、診斷及聲帶病變的治療方法、及分享日常護理聲帶貼士。

鐘情歌影視的你應該記得不少歌手、藝人有過失聲的經歷:「歌神」陳奕迅(Eason),在《DUO陳奕迅2010演唱會》開始之前,因感冒和喉嚨勞損導致聲線沙啞,要靠打類固醇針開聲;鄭秀文在舉行《鄭秀文 Touch Mi 2 世界巡迴演唱會 2016》時,第一場就因為鼻敏感而導致喉嚨發炎,加上咳嗽不停導致唱歌不時走音,更在台上落淚請求向歌迷退款以中止表演;陳豪在《破毒強人》中以低沉沙啞聲線飾演的「絕命毒王」並不是演出來的,而是因聲帶有瘜肉而導致聲沙,後來做完手術回復清脆響亮聲線,才能時而搞鬼扮聲、時而飆高音演出喜感。 

但原來聲沙情況持續兩週合併其他狀況,則需向耳鼻喉科醫生作進詳細檢查。若未得到適當處理,可能導致聲帶受損,進而發展成聲帶結節、瘜肉,甚至可能延誤診斷出喉癌、甲狀腺問題或神經系統疾病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不一定是感冒惹的禍聲沙的常見成因

李瑞光醫生分享,當我們說話時,聲帶會閉合以協助發聲。如果聲帶出現病變或其他病因會導致聲帶閉合不全,引致聲音的質量發生改變,包括聲沙、顫抖、疲勞、聲音變弱、音高改變以及發聲困難等,可見聲沙不只是感冒發炎那麼簡單,找出潛藏的危險狀況是關鍵。聲沙的病因大致可分為:

  • 結構性問題:即喉嚨本身因感染或刺激而致的急性或慢性發炎、出現異常組織如聲帶瘜肉或結節、囊腫甚至是惡性腫塊、缺乏某些結構,如聲帶溝和聲帶萎縮。
  • 神經性問題:即負責控制聲帶隨意開合活動的神經系統出問題,如聲帶麻痺、聲帶癱瘓、聲帶痙攣;許多影響腦部和神經的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腦中風、漸凍人…等等,也可能表現長期聲音沙啞。
  • 功能性問題: 若心肺功能不足,呼吸會不暢順,從而影響聲帶的震動且患者會因呼吸困難而過度發聲,造成聲帶肌肉緊張、疲勞、損傷,最終引致聲沙。

喉嚨內窺鏡診斷聲帶病變

李醫生指出,如果聲沙情況超過兩週未有好轉,伴隨吞嚥不順、吸氣聲異常、頸部出現無痛腫塊、甚至是痰中帶血,需盡快求診。聲沙就醫時,醫生會使用軟式喉嚨纖維內窺鏡或聲帶頻閃檢查來檢視聲帶、喉部、下咽區等,當病人說話時鏡頭會記錄影像,發炎、病變、聲帶結構和功能一目了然。若出現大區域病灶或其他異常,則需抽取組織活檢以精準確診。

消炎藥非萬能處理聲帶病變 

聲帶出現病變的話, 取決於病因和病人的意願,醫生會先建議保守治療方法,如建議處方消炎藥物或由言語治療師協助患者進行發聲訓練。如果情況仍然沒有好轉,醫生或採用非入侵治療,如注射類固醇、注射肉毒桿菌(常用於痙攣性發聲障礙)、注射性喉成形術(常用於聲帶麻痺或慢性發炎)。若果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或會涉及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或近年香港較新的經鼻喉鏡藍光鐳射微創治療(多處理良性病變)和外科手術(如喉切除術處理晚期喉癌或喉部神經重建)。

不是歌手藝人也會聲沙 – 高風險人群 

李醫生提醒,術後和以下人士日常應當運用技巧保護聲帶,好好保護我們獨特的聲線。

  • 頻繁使用聲音的人士 (如歌手、教師、售貨員、KOL、主播)
  • 8至14歲的男孩
  • 65歲以上人士(容易聲帶萎縮)
  • 長期吸煙、飲酒、胃酸倒流的人士
  • 長期處於粉塵或化學物質環境的人士
  • 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
  • 因身體其他狀況而需長期服用容易引致聲沙的藥物的人士(如抗膽鹼藥品或使喉嚨乾燥)

保護聲帶終年好聲音

聲帶保健方面,李醫生建議「三少一多」原則,減少長時間且大聲說話、減少慣性清喉嚨、減少攝入刺激性食物如煙,酒,辛辣食品;多喝暖水,有助保持聲帶濕潤和放鬆。此外,過量飲食後避免立即睡眠,減低胃酸倒流而刺激聲帶的機會。最後,喉嚨若持續出現不適不能啞忍,及早檢查、及早治療。

了解更多:
李瑞光醫生(John)-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主治聲帶病變等喉科疾病、面癱、功能性鼻整形、睡眠窒息管理、鼻咽癌篩查及處理各類耳部疾病。李醫生曾與多位國際知名專業人士進行臨床交流。除了臨床工作,李醫生還積極參與學術研討會,及為見習醫生提供培訓。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員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