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絲路」匯澳門!甘肅銅車馬、犍陀羅佛像首次同台,還有博物館夜遊,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打造新式體驗

當古老的駝鈴聲遇上現代的燈光藝術、當敦煌壁畫與數位科技相融,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即將在澳門這顆「海上絲路明珠」綻放。
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 12 周年之際,保利美高梅博物館將於 2025 年 10 月 1 日推出「絲路」展覽,以四大主題單元、逾 200 件珍貴文物,勾勒出一幅延綿萬里、貫通古今的絲路文明長卷。這不僅是一場文物展覽,更是一次心靈穿越,邀請觀眾重新審視「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在當代的深刻意義,感受中西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交融碰撞的無限可能。
四大單元
從鑿空到共融,重現絲路壯闊史詩

展覽以「瀚海西風」、「星漢燦爛」、「和光同塵」和「大道錦程」四大主題單元,帶領觀眾沿著古絲綢之路進行一場時空穿越。在「瀚海西風」單元,張騫「鑿空西域」的歷史場景重現眼前,古代商旅穿梭於沙漠戈壁的艱辛與勇氣躍然紙上;「星漢燦爛」單元則聚焦絲綢、陶瓷、漆器等工藝技術的東西傳播,展示不同文明在物質層面的相互滋養。
當你步入「和光同塵」單元,佛教藝術、伊斯蘭文化與中華文明交融的精神景觀令人沉思;而「大道錦程」則將目光投向未來,探索絲路精神如何在當代煥發新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文化支撐。四大單元如同一條時間隧道,引領觀眾從過去走向未來,感受文明交流的無盡魅力。
國際珍品薈萃
東西方文物共譜絲路華章

展覽匯聚了來自中國、敘利亞、日本等絲路沿線國家的文物珍品,堪稱一場國際級的文化盛宴。甘肅省博物館珍藏的銅車馬儀仗俑隊,再現了古代絲路商旅的壯觀場景;故宮博物院藏雍正款藍色玻璃八棱瓶,彰顯了中西工藝交融的精妙;敘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的瓷瓶,見證了中國瓷器沿絲路西傳的輝煌;而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犍陀羅佛像,則展現了佛教藝術在東傳過程中的風格演變。

這些來自不同文明的瑰寶同台展出,不僅讓觀眾一窺絲路文明的多元面貌,更直觀地感受到文化交流在物質層面的具體呈現,從而理解「互學互鑒」的深刻內涵。
「夜遊」與沉浸式體驗
讓絲路文明「活」起來

打破傳統展覽的靜態展示模式,「絲路」展覽融入了多元化的互動體驗,讓觀眾從多感官領略絲路文明的魅力。知名音樂家譚盾復原的鳳首箜篌、五弦琵琶等古代樂器將現場演奏,讓「絲路之音」重新響徹雲霄;常書鴻、常沙娜等四代敦煌藝術守護者的壁畫摹本與數位藝術巧妙融合,呈現千年壁畫的現代生命力;最令人期待的是博物館首創的「夜遊」活動,透過現場人物動態演繹與文物靜態展示相結合,為觀眾提供一場跨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讓古老的絲路在聲音、光影、色彩與互動中「活起來」,重新呈現文明交流的永恆魅力。
此次「絲路」展覽不僅是對博物館使命的深刻詮釋,更是對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定位的有力支撐。當東西方文明在這座城市再次相遇,我們有理由相信,澳門將譜寫絲路文明新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