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4月 29, 2022

西山瑞贵 Mizuki Nishiyama – 化脆弱为美 | 艺城游记

活在社交媒体大流行的世代,每个个体的生活经验都变得更加透明,为着得到认同,不少人选择性地将自身最美好的一面呈现,而隐藏脆弱之处。然而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每人都背负着无以名状的焦虑与创伤。比起精致的表象,港日混血画家西山瑞贵(Mizuki Nishiyama)更着迷于检视人类最原始的脆弱性。她以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揭示人性本质、文化本源、性别规范等主题,叫人直视疼痛,拥抱不完美的真实。

年仅23岁的西山瑞贵拥有香港与日本血统,出生在艺术世家,母亲、祖母皆是独当一面的艺术家,而其日本籍父亲则为时尚品牌担任创作总监一职。自幼在不同视觉美学的熏陶下,Mizuki 也自然而然地踏上创作之路。因为家人缘故,她多年来不断往返香港、日本、纽约、意大利等地学习与生活。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她如海绵般吸纳了不同城市给予她的文化滋养,其创作结合东方文化的底蕴,以及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开拓出别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目前主要在香港、纽约两地生活的她,最近在新艺潮画廊带来个展《正坐:感知与超越》,延续她在探索人性上的对话。难得经常穿梭于各地的 Mizuki 最近驻留香港,本集《艺城游记》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位年轻画家的工作室,与她细谈其创作主张与艺术历程。

“创作对我来说是一种转化的方式。”

Mizuki的工作室位于繁华的北角中心地带,依靠着车水马龙的大街,她的创作空间却是带着一股抽离都市喧闹的静谧感。小小的空间中,铺陈着不少用色大胆的抽象油画,亦有不少素描创作。初次看到Mizuki那些充满冲击力的油画时,都不曾想像创作者原来是一名柔美的女生。

在与美月相处的时候,她总是散发着亲善和优雅的魅力,每当谈到创作时,她就会自然地进入专注和认真的状态。她更多地展示了一种精神性、思想性上的探索,就像她的作品一样,背后是放肆的笔触,她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体会作品背后对人性的洞察。

Mizuki 直言不少創作靈感都源於自己在日本文化下獲得的哲學理念與人生觀,由於她的父親熱愛探索西方的哲思,她笑言自己都是在各式稀奇古怪的故事中成長的。加上自身對文學、哲學的愛好,她會通過閱讀、寫詩等吸收及沉澱更多對於生命、性別的想法,並提出諸多對人性的叩問。

Mizuki 分享道:「我的灵感很多都来源自我作为日本人和女人的身份,我对于自己家族历史、承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很感兴趣,那里有不同的民间传说、有祖先的生活经验、家庭价值观、父母对我的启示,这些都是围绕着我,且令我无法停止探索的东西,这在乎你怎样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而对她来说,绘画就是将思想转化的其中一种方式。她道出:“绘画就是将思想、情感和经历转移到画布上,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你必须收集外间的所有可能性,并理解每个创作媒介的特征与条件,无论是诗歌、语言上的字母表、音符也好,它们在我眼中都是一样,只是大家都有不同方式去表达自我,所以在某程度来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我的创作过程并不精致,甚至带点不羁,但那是当下的生命记录,无法被复制。”

由于其作品多探讨人类的脆弱性、易损性,以及与传统和当代日本有关的社会政治理念。Mizuki 直言绘画有时更像是一种内在意识的对抗,并会为此而感到折磨。就连 Mizuki 也自觉自己关注的主题都比较严肃与深沉,我们都好奇到底是什么塑造出她今天的艺术风格?

她说:“作为一个表现主义画家,我不是只会画海水和天空的那种风景。当然我也可以画到,但我更喜欢接触深层的艺术,去发掘内在更侵略性的一面、展示人性丑陋的一面,尽管这并不总是能让人平静的主题。”

无论从事哪种类型的创作,作品从来都反映着创作者的潜意识,也是一种自我描述的过程。对于这段绘画之路,Mizuki 形容自己的创作一路走来也并不精致,探索的过程甚至带着咄咄逼人的重压,然而可贵的是,每个创作的当下都是该刻的生活记录,即便日后再次动笔,也无法重制刹那笔触,这亦是她非常珍重有关于创作的独特性。

在东方文化中,社会主张集体意识,而对西方文化来说,他们更重视个体的独特性。Mizuki 在过去曾在亚洲和美国求学,这种价值观的矛盾时刻冲击着她。尤其作为亚裔女性,成长过程中遭受过的压抑,也让她感受深刻。在思想上的对立下,她或许经历过不少自我怀疑的时刻,在被击倒、自我愈合的不断轮回中,她从未停止对人性、文化等的探索。

她淡然说出:“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些质疑,关于有限的生命、我的女性身份、我的价值观、哲学等,但对我来说,管理好自身的焦虑与创伤,能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具同理心。”当一直相信的信念备受质疑,那绝不好受,然而在这位年轻画家口中没有怨怼,而是想着将创伤转化成推动自身成长的力量,这种宽容的态度,也许就是创作赋予她的宽广气量。

如果我不画画,我可能活不下去。

年轻时的Mizuki一路见证着母亲和祖母如何用创作记录她们自身作为女性的旅程,而画画也成了她处理痛苦的方式。从感知生活、内化情绪,及到以画笔记录,这都是一个迂缓的沉淀过程。Mizuki跟我们分享自己一年中总有几个月的时间会待在其他地方,几个月前,她在日本停留了三个月,这段时间让她可以心无旁骖地沉浸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与家庭生活中。因为创作基地在香港,也无法随身携带工具与材料,能伴随着她的,恐怕只有笔记本与画板。

她向我们展示出自己的随笔,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有些是即兴创作的诗歌,而更多的是满页艰涩的学术灵感。虽然她说自己的创作较为不羁,但其实背后都有庞大的哲思及学术思想支撑,才使其作品具有如此震撼人的力量。

Mizuki 说:“我有非常学术的一面,我喜欢花时间研究,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是为了确保我能创造出有意义的主题。后来我再次回到香港,便会将先前的想法尽情挥洒在画布之上。回首往事对我而言总是很疲惫,我知道这对我的心理健康不太好,但创作可以让我更靠近自己与真实。当想法最后以漂亮的图像展示出来,我便觉得满足。绘画对我来说总是带有特别的治疗作用。”

见证着家人怀揣对创作的坚持走到今天,亦让 Mizuki 早已视创作为终身事业。当我们问及她有多喜欢绘画时,一路侃侃而谈的 Mizuki 陷入了半响沉默,她说:“我每天心中所想的价值观和目标都非常明确。如果我不画画,我可能活不下去”。从原生家庭的教育、艺术天赋的加持下,绘画这件事与她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关系。或许自她有意识起,创作与她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这早已是与生躯来,让她感到完整的一部分。比起三言两语的解说,她更希望以作品说话。

“我希望以这展览检视那些加诸在我性别、文化上的期望,探讨作为日本混血女性的解放。”

谈及在新艺潮画廊的最新个人展览《正坐:感知与超越》,Mizuki 表示很高兴能再次将自己的作品向香港观众展示。是次展览是以传统日本坐姿为题,那是一种席地跪坐的方式,要求挺直身子,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突显出端庄有礼的气质。受东方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下,只要身处日式榻榻米房,只有男性能盘腿而坐,而女人得严格按照礼仪跪坐。对 Mizuki 来说,这是一种非常谦虚、内敛的姿态,背后却隐含着对于女性的规范。

展览的作品以“女性凝视”的角度出发,Mizuki 大胆地谈及对于日本传统的质疑,以及对于人性的观察,她表示:“我希望纠正这些观念,纠正那些对我的性别、文化上投放的期望,它探讨了作为混血日本女性的解放。而我关注的都是人性,是我自身作为女性、作为人类的一种经历。”

当被问及希望作品如何影响观众时,Mizuki 则表示那是一种个人记录的方式,她无意将想法加诸在任何人身上,只是希望通过作品反思传统枷锁、以及展示人性的多种面向。她觉得我们应该要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接受每个人都有不那么体面的一面,这让大家能开拓出全新的思维角度,或许能在日后的某个瞬间,化成了一股推动我们前行的动力。

每次当我游历外地后再次回归香港,都能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这就是『家』的感觉。

在艺术家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化上的多元性,更是思想层面上的包容。Mizuki 多年来游走各地,她笑言在每个地方都能发掘到自己的不同面向。她形容繁华的纽约每一刻都有新鲜事发生,那并没有一套标准教你如何在这个地方生存,而接踵而来的未知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而在相对讲究规矩的日本中,她看到了很多自民族传统流传下来的道德规条,这让她不断思考当代社会对性别的规范,并尝试以创作突破种种桎梏。那么对于 Mizuki 来说,香港又是怎样的存在?

她应道:“这座城市有一些非常宽容之处,让我觉得非常灵活和舒适。我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地方停留很长一段时间,但我很高兴每次回到这里时,都能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我认为这就是家的感觉。”如果说外游的时间是在收集灵感,那么回到香港就是让她梳理情感、全情投入创作的基地。香港成了 Mizuki 的一个归属地,正因为有了这个让她安心停靠的地方,她的创作之路才越走越远。

Mizuki认为香港的内涵像蜂蜜一样厚实,各种丰富的营养都被浓缩在一个小罐子中。她觉得这里生活节奏急速,能提供一切她所需的,但作为一个艺术家,她很清楚创作从来不讲效率,那是一种自我沉淀的宝贵过程。即便视这里为创作基地,但她并没有顺应这里讲求速度的生活节奏,而是坚持自己的创作步调。她形容就如画家会用水稀释浓稠的颜料,让色彩中和到一个顺滑的质地,而对创作者来说,亦应以时间梳理灵感,出来的作品才更完整,而香港的这个绘画工作空间正是这样地存在着。

“My inspiration knows no bounds, I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除了最新的个展外,Mizuki 近年来的作品亦不断出现在日本、纽约、香港等多地的艺术群展中,在艺术圈渐见光芒,当我们以为她将全力投身艺术市场时,她却跟我们分享自己在今年九月将会到英国伦敦继续深造艺术。作为艺术界炙手可热的新星,事业也正处于爆发期,我们都好奇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去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城市延续学术上的追求。

Mizuki 坚定地说:“我一直知道我会继续对知识的探索。正如我提及的,除了疯狂地创作外,我同时需要一种冥想的状态,我喜欢研究、学习、阅读,我从不同艺术家和哲学家身上寻觅灵感,其中开创性的思想让我更了解自己的身份。”

在创作过程中,Mizuki一直展示着不同的面貌。除了她经常绘制的表现主义油画外,她还用炭笔和水墨绘制人体素描。除了工作室墙上的草图,她向我们展示了多个文件夹,其中包括她井然有序的不同水墨系列。除了最新的人体作品外,她还展示了她最近研究“九个人体分解阶段”创作的作品,令人惊讶她的绘画题材如此广泛。

她说:“你需要感到渺小,你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感到谦卑。因为我前面还有很多未知的事,我希望能够以优雅、自信的姿态面对这些未知,这对我来说才算是活出丰盛的人生。”

访问当天的两星期后,Mizuki 将会飞到伦敦参与一个艺术家联展,展示的作品亦是围绕人性、女性力量等主题。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到二十出头的稚嫩,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独立、沉稳、充满睿智的成熟。我们在其作品上看到了人性的脆弱,以及让人与其共感的顿悟。抽象的笔触背后似乎在沉默地传递一则信息:我们必须学着去爱生命中的那些晦暗。

出色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迷性,Mizuki 通过绘画直视、观摩、学习人性的奥义,那未必是带有批判,而是掀开了每个人都无法言说的脆弱与痛楚,并尝试将它转换为美,戛然而止,留下余韵。

痛苦终究会过去,而艺术的美将会永久存留。期待这位冉冉升起的艺坛新贵继续将生命与学习路上丝丝光影记下,化作更多检视生命、撼动灵魂的画作。

执行制片人:莫克安格斯
制片人:韦维琪
编辑:刘瑞碧
摄影:李安迪,周安格斯
摄影:李安迪,周安格斯
视频编辑:李安迪
设计师:陈爱玲
特别鸣谢:西山瑞月a|n画廊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