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多洛塔與埃格勒雙人展,MACA藝術中心超現實之旅

在超現實主義小說《娜嘉》的開端,安德烈·布勒東借用一句諺語來反思自我:“視其友,知其人。”這句話為多重身份的探討打開了大門。藝術家組合多洛塔·加瓦達與埃格勒·庫爾博凱特(下文簡稱多洛塔與埃格勒)在其於MACA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中,以此為基礎,探索個人身份與邊界模糊的概念。

作品《唾影重身1》透過表演者在多重反射鏡中的表現,呈現觀眾看不見的語言,只透過字幕獲得提示。影像中的“幽靈”概念源於斯拉夫民間傳說中的“烏皮爾”,引發了觀者對自我與他者的追問。多洛塔與埃格勒的影像編创強調雙重性與模糊性,透過藝術作品打破傳統的自我呈現模式。

在MACA一樓,作品《圍場(春之雙重夢境)》和《豊產(孪生)》以不安定的若隐若现手法带领观众进入复杂多元的艺术空间。《圍場》利用半透明布料和AI製作的圖像來呈現迷人又不可識別的畫面,而《豊產(孪生)》則利用不鏽鋼鏡面製作成異常監控站點,挑戰觀眾的觀看方式,讓人質疑自我存在的認知。

一系列的藝術品都指向同一個核心理念,即在數碼信息遍佈全球的當代,身份在網絡上不斷被剪切並重塑,正如作品中那似“雾气将至”的警示所暗示的般。在MACA二樓,另一件作品《手套》則從《娜嘉》中重新引用手套的意象,進一步探討自我身份與表徵之間的張力。

多洛塔與埃格勒的作品激發觀眾反思人類在當今社會的制度麻木與身心异化。作為來自某地的知名藝術家組合,二人以其獨特的藝術技法,運用多重媒材如影像、文本和行為表演,將觀眾帶入一個無法辨識的虛幻世界。

對於藝術新聞的專訪中,多洛塔與埃格勒返回從二人合作源起,講述了如何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相遇並展開一系列藝術探索。她們通過“年轻女孩读书会”計劃,重新想像女性主義與酷兒研究的討論方式,將讀書會轉化成為活生生的身體實踐。

多洛塔與埃格勒在訪談中談及對人工智能與算法时代下的視覺文化的關注,認為這一時代所帶來的邊界模糊特質已廣泛滲透於現實生活中。她們對數碼技術的探索不僅僅止於其表象,更深入探討科技在人類現代生活中的復雜影響。

整個展覽呈現了現代性與前現代性未曾割裂的互聯關係,透過智能與传說的驚人結合,藝術家將人類生存的互聯網世界重新再構和詮釋,在表現手法上別具一格,總在引導觀眾思考、探索新的存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