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May 20, 2024

從行為錄像到文字霓虹,「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超凡之作進駐大館!

「語言作為溝通的有效工具開始失效之際,正是詩歌或藝術出現之時。」—— 布魯斯.瑙曼

看着藝術家在影片中那近乎荒誕而滑稽的動作,徘徊又重複性地行走在畫面中。這是出自被譽為「藝術家中的藝術家」的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之作。他是公認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自 1960 年代起一直不斷嘗試各種藝術語言:從攝影到表演、雕塑到錄像,甚至是霓虹燈和繪畫,創作媒體廣泛,而他也積極探索其中的可能性,以呈現藝術萬變的本質。

隱藏在那看似偏執的行徑,其實他是在表露着自己的質疑,包括對那些蕭規曹隨的社會規條和繁文縟節,也帶有一點自娛的可能性。

關於布魯斯.瑙曼

於 1973 年,有人曾問瑙曼除了藝術創作外還喜歡做甚麼,他回答:「大量閱讀…..幾乎任何種類都讀。」他至今仍是如此。

布魯斯.瑙曼,於 1941 年的印地安納州韋恩堡出生,現於新墨西哥州生活及創作,是享譽國際的視覺藝術家。他誕生於六十年代政治動蕩、社會激變的年代,對人性的混亂與矛盾以及生活的平凡瑣事深感興趣,早期的作品正是與那時代發生種種事物展開對話,發展而成,更在 2009年,他以《Topological Gardens》一作,榮獲第 53 屆威尼斯雙年展最佳參展國家金獅獎殊榮。

60 年來他以超凡的魄力,跨越各種藝術形式、媒體和主題,勇於突破既有的成規和疆界,開創了全新的藝術類型。他曾在 1988 年的「藝術美國」(Art in America)訪談中曾論述自己對於創作的感受:「我發現自己並不會有一個特定的創作過程;我需要反覆地把它重塑,而這樣是痛苦的。」

延伸閱讀:

35 件代表作,橫跨 60 年的藝術生涯

在過去半個世紀,布魯斯.瑙曼一直以自己的身體作為表演的主體及材料,藉此重新思考他早年對「對立式平衡」的探索。透過數碼後製和重組,這些近期作品將藝術家以對立式平衡姿勢行走的完整形象打碎,從而不斷對時間、變化和重複這些母題提出疑問。這也反映出瑙曼對「注意力」的持續關注,包括觀眾仔細觀察和沉思的能力,以至他們在作品前放慢腳步的可能性。

「沒有甚麼事情是無中生有的。有時候你會很清楚甚麼媒介適合甚麼想法,某些根法一定要透過某種方式表達才行,管它是詩歌、散文、舞蹈、劇場或其他方式……這就是有趣的地方,你如何透過製作過程來進行探索。你如何意識到甚麼媒材是合適的,甚麽不合適。正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譬如為甚麼它就該是這樣,或為甚麼它就該是那樣—而進行探索和追求,這是讓我對藝術家工作一直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布魯斯.瑙曼

瑙曼的作品往往與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的諸多藝術運動交織並發生對話,因此,將其作品歸入任何特定運動,都顯得徒勞無功。他的作品為後極簡主義過渡到行為表演和觀念藝術鋪平了道路,也為 60 年代後的藝術家開闢了新路徑,至今依然產生深遠影響。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瑙曼啟發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舞者、音樂家和作家。

是次展覽由費城藝術館的副館長兼首席策展人卡洛斯.巴薩爾多(Carlos Basualdo)、皮諾收藏的首席策展人卡羅琳.布爾喬亞(Caroline Bourgeois)和大館的藝術主管皮力博士共同策劃,從瑙曼在 2021 年於威尼斯海關現代藝術館(Punta Della Dogana)首次展出的「對立式平衡研究」(Contrapposto Studies)展覽中吸取素材。故此,是次展覽重溫了藝術家創作中始終存在的基本要素,也讓觀眾得以深入探索這位當代藝術傳奇人物的一系列關鍵創作;更與布魯斯.瑙曼工作室合作,聚焦在藝術家洋洋大觀的藝術實踐。

從早期的霓虹燈作品到近作《對立式平衡》系列,以及近 60 年來創作的繪畫、大型裝置雕塑和聲音裝置。策展人著重表現瑙曼擅長運用多種媒體,並在其創作生涯中一再重訪的主題,如身體、語言和聲音。

展覽亮點包括:《真正的藝術家通過揭示神秘真理來幫助世界(窗或牆上招牌)》(1967),他把這個現代生活隨處可見的元素,放到五光十色的香港展出,尤其引起共鳴。這是瑙曼首次將文字融入霓虹燈的作品,既是這次展覽在觀念上的出發點,也成了放在展覽入口的大亮點。寫在作品標題上的聲明,以半玩笑、半認真的口吻,邀請大家來看他如何挑戰傳統的藝術意圖;

《動物金字塔》(1989)是高達 12 英尺階梯式結構,由 17 個真實大小的現成動物標本翻模疊成,有四隻倒懸的狐狸立在一堆鹿的軀體上,層層遞升。作品以金色的聚氨酯物料製作,活像狂歡節中出現的奇異塔樓。被剝去珍貴毛皮及脫角的動物,喪失了特徵,幾乎無法辨識。整個組件明顯看到用金屬絲線串連的痕跡,彷彿有個可怕的木偶師在背後搞鬼,屍體的排列雖令人不安,但這個「人為的幾何結構卻也沒有絲毫血腥感」;

《對立式平衡研究,一至七》(2015/2016),這些錄像作品延續了近半個世紀前創作的《用對立式平衡的姿態走路》(1968),後者連同其他早期錄像今次也有展出。意大利文「contrapposto」(對立式平衡)原意為「平衡姿勢」,指的是站立時身體重心落在一隻腳上,使臀部和肩膀可以優雅地扭轉。瑙曼專為兩個展廳量身打造了七部大型錄像投影和聲音裝置,將這動作加以引申擴展。在每個投影中,人們可以從兩個角度看到他以對立式平衡的姿態走路,而他行走的身影既呈現為正片也呈現為負片,有時身體還會橫向地分割,或對分或分裂為七個錯位部分,再層疊而成。這些分割的片段取自不同的拍攝鏡頭,使得他的頭部、肩膀、軀幹、臀部、大腿、小腿和足部同時向著各個方向移動。

「我知道有些藝術家為了美而創作 —— 他們會設法製造美的事物。他們會被美的東西感動,並視之為自己的職責:去為他人提供或創造美的事物。但我不是這樣創作的。部分原因在於我對美的理解不同。日落、鮮花、風景 —— 這類事物不會感動我去創作什麼。我只想任由它們存在,不加干涉。我的作品是源於對人間境況的沮喪,搞不懂人們如何會拒絕互相理解,人對人怎麽可以如此殘酷。」—— 布魯斯.瑙曼

而這些展品主要來自皮諾收藏(Pinault Collection)、費城藝術博物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泰特美術館(Tate)、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迪亞藝術基金會(Dia Art Foundation)、桑納本德基金會(The Sonnabend Collection Foundation)及紐約斯佩羅內.韋斯特沃特畫廊(Sperone Westwater, New York)借出的珍藏。

是次展覽涵蓋了瑙曼六十年來涉獵過的多種媒介,以突顯其作品的實驗性,也是大館當代美術館聚焦於當代先鋒藝家的夏季展覽系列之一,及瑙曼在香港的首次大型展覽。誠如大館藝術主管皮力博士表示:「大館作爲公衆和當代藝術之間的紐帶,希望將當代藝術史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藝術家布魯斯.瑙曼及其智識帶入公衆視野,呈現他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開拓先河,對現今至未來當代藝術及現實世界的深遠影響。與此同時,我們也期待在本地的歷史文化語境中重新激活作品的表達潛能。」

「布魯斯.瑙曼」
策展人:卡洛斯.巴薩爾多(Carlos Basualdo)、卡羅琳.布爾喬亞(Caroline Bourgeois)、皮力博士
日期:2024年5月15日 – 8月18日
(星期二至日:11am – 7pm|星期一閉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延至翌日閉館)
地址:賽馬會藝方及F倉展廳
門票:【現場】HK$120(成人)| HK$60 (優惠) | HK$170 (家庭門票)
【網上】: HK$120(成人)| HK$60 (優惠) | HK$170 (家庭門票)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