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17岁初出道,冒着挺而走险的风险,以完全陌生的形象示人,换来的,是台下的针锋相对。即使受尽唾骂,他也无所畏惧,唯独发现理应存在的热情不曾存在,才让他感到可怕。于是,他立定决心,日复日、企划复企划,花了半年写下《僵尸》、再花了四年写下《风林火山》,甚至今天,他带大家走到切尔诺贝利,通过声、映、画、文字构想出一个可歌可泣的世界观。他做了一场音乐实验,令自己,也令大家重新认识了 Juno 麦浚龙这个名字。
即使外面世界纷纷乱乱,他依然埋首创作。这位看似「暗黑」、「偏锋」、「奇异」的他,实际是一个感官细腻的人,如猫一样,对世界有着敏锐的观察。他视一切艰苦如人生历练,透过每场实验与自己较量,为的就是以一颗认真修学的心,找回那份令他动容的热情。今天,董浦恋正式划上句号,浩瀚历程的完结少不免令人期待往后的发展,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创作道场上的修行如何成就今天的 Juno 麦浚龙?
「這個是我對創作、樂壇、歌迷送上的一份禮物」
“什么都来得写实,那岂有梦工厂这回事”
来到完结篇《the album and the end of it》,合辑以 Box Set 形式推出,除了整合了企划的三张专辑外,Juno 及团队特意制作了报纸、歌剧院门票、火车票、剧照等纪念品小物,好让乐迷如同置身现场,共同感受故事最后一段旅程,来一场最漫长的告别。
对 Juno 而言,这些实体小物除了象征着故事里不同章节的发展,代表着 Juno 在创作上的一份信念——他希望迎来结束之时,仍能通过更多元化的实体媒介,将企划所营造的气氛更具体地体现过来。同时,亦是他送给乐迷的一份回馈礼物,向大家表达出一份真挚的答谢。
用了三年的时间以音乐、影像、文字塑造成一个音乐企划,Juno 直言自己对于创作的野心越来越大,说的不仅是超越 concept album 的决心,而是歌曲以外能否为乐迷带来更多情绪、文案能否重燃观众阅读的情绪、影像制作能否带动观众的情绪等。整个创作过程 Juno 更是以「心跳冒汗」来形容,亦因为过程实在太惊险,来到完结之际,问他的感想,他形容为放下心头大石。
每一個創作過程,我都是追求一種淋漓盡致
外人看以为他是一个疯子。但不成魔,怎成活?他分享每次创作都抱着「可一不可再」的态度来面对,而且当中应该酝酿着一种疯狂。「我觉得在创作里,要对自己很很苛刻。」因为苛刻,才能达到心中的完美之境。
“今天写下这场戏,你可以很满意,但当明天醒来再重读,感到不满时,你必须狠狠地抹去它。” Juno 接着说:“我不喜欢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小姐。无论在形象上、发型上、服装上你不能将就,对个人思维、言行举止的要求就更不应该得过且过。”
旁人看这也许是一种狂野的偏执,但多得这一份执着,才造就出董折、浦铭心的一时佳话。
「在甚麼時候做適合的事情,不單是創作,我覺得人生也應如此」
从习尚的典型跳出来,爱情故事可从核爆夜中萌生,歌曲歌词也可铺建成电影一样的节奏,大概这就是 Juno 创作世界一直演奏着的狂想曲,即使带点奇情也不至令人迷失。一切看似疯狂的背后,源自一份无畏无惧的决心。
“可能我是从负分出发,我对这行业的一切认知,包括你对自己的信心、传媒对你的信心已经早已被打破。”出道多年经过不同试炼成就出今天的自己,Juno 坦言从不避谈过去,哪怕是《爱上杀手》的跳唱画面,抑或满头金发的坏男孩形象,他都一一坦然接受,现在回看,甚至视之为浴火重生的机会,至今依然感谢这份「受苦也荣幸」的福气。
然而,这个世界实际上对他也并不吝啬,给予他最彻底的打击,同时给予他坚强的信念,多年后来一个绝地大反击,也算是人生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值得好好感恩。
Juno 分享当日受尽不停唾骂后,足足一整年时间没有疏理自己,不愿照镜、帽不离身,每天来回录音室和家中,当再次照镜时就连自己也被那一头长发所吓怕。但正因如此,却反而更令自己清空心中所想,专心一致投入音乐,「这不但让你获得重生的机会,甚至让我变得沉实。」Juno 分享那一年的经历,尤其是内心的变化,逐渐成为创作世界里的磐石。
跨过火盆重新出发后,之后进入的就是另一个新境界。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封闭自己一年,Juno 发现自己对创意工业的热情其实一直都在,而他亦逐渐了解到,与其坐等被派发歌曲,不如自己主动踏出一步,由心而发创作自己喜欢的事情,包括歌曲和电影。
纵然创作之路充满荆棘,但自古以来,越是困难的地方就越藏着宝藏。沉迷于创作的最大收获是他学会了认识自己,简单如了解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剪裁、设计等。随着这种自我探索的习惯形成,也催化他在创作和人生上有着更深刻、更深入的感悟。他以寻找杯子作比喻:“试着不要找十只杯子,只找一只杯子,但它的重量、外形,以及盛载的容量等方面都非常适合自己”。
创作是什么?创作对Juno而言,也许就是这种自我发现的过程,而且过程是心跳冒汗。
「我想將人生的複雜放於創作當中,而我的生活,只想很簡單」
“性格上,我从来不是一个很群体生活的人。”
钟情独处的 Juno 喜欢猫。他其实也像猫一样拥有敏感的特质,他轻易能察觉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性,而他把人生的复杂投放在创作中;但对于私下生活,他只想来得简简单单。
与家中四只猫儿相处成为他工作以外花上最多时间的活动。而猫,更可说是他的灵感缪思。他拍照时的动态,全部都是他通过观察猫的形体模仿出来,形成他独特奇异的个人风格。可能跟猫相处的时候太过放松,通常灵感就会在这些时候来访。
然而寡言、内敛的他却一直被配上「暗黑」的形象。
“我喜欢黑色,不代表我是暗黑。”
打开他的社交媒体,放眼看找不着一点色彩,穿衣风格也经常以黑色示人。因此大家都将他与「暗黑」画上等号。而他澄清「我喜欢黑色,不代表我是暗黑。」他解释他只是没有刻意贩卖正能量而已。而这种刻板印象只是观众接收信息的一种渠道,就他作为创作者而言却有着另一番的解读:
“我觉得工艺就是『黑白』,而工艺必须经过日复日、企划复企划的尝试。你得需有黑白的心态,才能盛载到不同的颜色,而我的工艺只是恰巧地牵涉到颜色上的运用。”
听过这一番自白你现在知道他喜欢黑白色的原因了。
「更懂得珍惜。創作令我珍惜了很多身邊的事情。」
既然不是暗黑,但他的作品又经常出现一种悲剧、沉重的命题,不难令观众从 Juno 身上感受到的刻板联想,这是否又代表着 Juno 的悲惨世界观呢?「我觉得人生确实盛载着失落,这也是我所指并非卖弄正能量的意思。其实人生里盛载着很多情绪,只不过这种失落感,我透过不同的意识流去散发出来。」Juno 继续说:「大概是因为这种情绪本身很吸引我,因为我觉得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你会反思更多,你会跟自己对话更多;它既不是悲情爆发,亦不是兴高采烈的状态,就是一种称之为带有失落感的状态,我觉得这个状态很好。」
正因为这种从不单纯地深化负面情绪的状态,让 Juno 不论在编写不同故事,抑或待在家中放空时,更让他从反思当中学会珍惜更多。
“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往往才是最坚强,因为当人面对群众时,你可以装出自己很合群、很开心、有事或没事,但当你一个人相处时的状态,才能与自己好好对话;一个人才是最珍贵。”
在与朱诺的对话中,放下将他“神化”的幻想,他也只是活生生的一个人而已。被人形容为“出位”、“偏峰”背后,谁又想到他最喜欢的活动实际是泡茶、磨咖啡豆、洗碗、油墙和放空呢?平凡人如他和一般人一样,最大的心愿是追求快乐。
而他的快乐泉源就是创作。
创作赋予他活力,虽然过程里吃下不少苦头、挨过无数个通宵达旦,他依然沉醉其中,并找到生命的热情。或许你的辛劳、付出,旁人总是不得其解,这种无奈与矛盾 Juno 也认同并且理解,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希望不单是我,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绽放自己喜欢的事情。”
身处森罗万象的世界,大家都努力通过不同方式寻找快乐,快乐看似难寻,但其实快乐就在自身,若不珍惜眼前,就永远与快乐无缘。在红尘里修行,生活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皆是道场。Juno 出道尝尽百般滋味,当日也曾脱离现实,埋头苦干尝试修回正轨,然而,内心不应从外道而修,问题从何起便应由此耐心地学、坚持地修。
今天,他被捧上至尊地位,不只是他創下樂壇傳奇企劃,還他那一份令人渴望但難以觸碰的智慧和清淨心,如實、認真、帶著覺察去生活的狀態,看透生命不同次第。顛覆過後他又會開辟甚麼之道?請保持期待吧。反正,黑盒也能有情且動聽。但願這位創作者繼續以出世精神,修出更圓融的內心,讓自己、讓大家繼續心跳冒汗。
最后,其实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不止 Juno,你我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後記:這是 Juno 訪問後的一席話:
“I am definitely a dream chaser.
Otherwise, I wouldn’t have entered the dream factory.
And it’s more because dreams are often the first casualty in life’s growth.
People are limited by age, and those who seek the world of flowers have all passed through. Only creation can make my heart beat and sweat time and time again. Time and time again, it broadens my horizons.
Every planning journey, to put it bluntly, is just chasing a little happiness, a ray of light. There are no easy roads. But if happiness is at the end, I don’t mind working hard to chase it.
So all of you must be happy.
Be proud of the wonderful things.”
—
Producer: Vicky Wai
Photography: Simon C.
Videography: @wootwootvisual
Styling: Vicky Wai
Make Up: Janice Tao
Video Editor: @wootwootvisual
Editor: Carson Lin
Design: Tanna Cheng
Assistant: Mandy Kan
Wardrobe: Dior, CH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