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5月 18, 2022

泰森·吉 – 逆流下的创作魂

“如果要你形容泰森·吉,会是个怎样的人?”

“我,不就是这个样子。我经常跟人说:『我都是普通人』。因为我不太喜欢去 carry 一个我自己 carry 不到的人设,所以我由 day 1 开始,便选择自己躲起来,在网上抛下一首又一首歌曲。”

创作的基础,除了有赖于想法和表达去建构,也应该被视作为面对自己、面对真实的一大原动力。

一头灰发、身形魁梧,两臂均是传统风格的纹身,而且在个人穿搭上也满有触觉,近年越渐走红的 Tyson Yoshi 可谓乎合了大众对于 rapper 的既有印象。虽然最近常见他出现于不同舞台,或者各平台的颁奖典礼,可是这位可以唱通两文三语的新世代歌手,没有强大的唱片公司作后盾,只是凭着房中的简单器材,试着自行编曲、作词再分享作品到影片平台,而鲜有地受到主流乐坛所关注。从出道作《To My Queen》、代表作《Christy》,再到人气作品《I Don’t Give A Part II》、《Growing Up》,新作《i don’t smoke & i don’t drink》等多首作品,大概可以看见 Tyson 的音乐没有定义,也没有既定风格,只有一份让人摸不透的创作纯粹。

然而,摸不透的又岂止音乐。即使现在的他获得大众的关注,但Tyson还是主张于其独立唱作人的身份,不买传统的账,只坚持自己所思所想-甚至,就如新歌《I Don’t Smoke & I Don’t Drink》,用音乐为自己的外表带来的误解来个大平反。无论音乐也好,个人形象也罢,对于这位唱作人而言,这一切取决于你对表象、对自己的胆量。

正如泰森所说:“我是想往大众、传统、主流的反方向而走。”

作为 ZTYLEZ 5 月号人物,适逢 5 月是香港的艺术月份,除了多个大型艺术展览举行,佳士得香港2022春季拍卖同样令人期待。多个艺术活动聚首一堂,令这个城市弥漫着浓厚艺术气氛。而这个 5 月,我们就邀请了 Tyson 通过拍摄与艺术来个隔空对话,在当代艺术家:空山基、草间弥生、Avery Singer、Nicolas Party 的作品中,通过色彩和影像,从创意出发,于逆流中感受一下 Tyson Yoshi 的创作之魂。

创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因为过程才是最有趣。

从英国留学回流,2017年,Tyson Yoshi 毅然上网自习 mixing、執筆写词。虽然经验尚浅,两年内他不断推出自己的说唱曲目、突破自己。他擅长把 R&B 与 Pop 融入 Hip Hop 里,成功将自有的独特风格刻进听众的耳窍,凭着独树一格的曲词风,使他开始在台湾、香港逐渐引起大众注意。出道直到今天,人气持续上升,其成名作《Christy》更在串流平台上累积了高达 1,507 万的点击率,成绩骄人。

他对创作有着独特的见解,擅长用音乐表达内心情感,展现出真诚和直率的一面。

“我的灵感都是来自生活。或者是日常里发生过的事情,甚至事情发生后当下的感受。”Tyson 著重自己的感受,并自问是个坏脾气的男孩,因此他往往很清晰感受到自己情绪的起伏,「无论正面和负面都有,通常负面的事情或者愤怒的时候,感受是比较强烈,就创作来说就会较容易写。」容易受着情绪所带动,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有趣的是,更同时引领他学会面对自己,了解自己。

作为独立唱作人,Tyson 拥有绝对的创作自由,从命题、方向、曲风到制作,每一部分都在他掌握之中,但是绝对的自由又会否成为迷失的源头?或者,是一种负担?

“又不会,但我觉得唯一的限制,可能是⋯⋯不想重复自己吧”他答道。「不过这是好事来的,因为我没有理由要写一首《Christy 2.0》对吧?!所以,不论题材、曲风上,我都不想重复。」

沉醉于不断探索,那就是 Tyson 眼中的创作美妙之处。创作可以是无限,世间上任何一事一物都可以是起点,问及 Tyson 在创作里最着重的地方是什么,他沉思了一下,答道:“创作最重要的是个过程。因为个过程才是最好玩。当个成品出来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是 move on 了。所以,可能起初一、两个星期还是会:‘哇,okay’,但是其实个过程才是最好玩、刺激。”

泰森分享,创作对他而言是很纯粹的体验,见证着从「无」到「有」,如何重组,又如何将不适合的分解等等,这个过程才是最好玩。除此之外,他又认为创作绝不能忽略命题的重要性:“我觉得最重要是有话说 - 即是要有message。”

想说就要说,Tyson 将其比喻为自己在创作路上的指引,让他每次走上新的道路都有着清晰的方向。

“就好像你有一个目的去做这件事;可能因为我是写歌的原因,所以在表达上是比较直接一点。”以音乐反映出想法,不掩饰也不修饰地将脑海里的所想通通演绎出来,他说:“我太懂得写一些很修饰的东西,因为我写不到。如果你听过我的歌词,其实你会发现我都是一下子打在你的脸上,整首歌最重要的一句是什么、这首歌想说什么、我的感受又是怎样等…..都是很少隐喻在其中。”

Mechanical Bust Armor, PMS Metallic Palazzo Trousers and Constructive Gauntlets, from Angus Tsui

既然创作可以直接表达,为何 Tyson 偏偏较少以广东话编制歌曲?

“可能,广东话始终是我的母语,我太知道它何为好、何为差。即是我对它是会有一套规则,所以这样子的话,反而会规范咗我去用广东话好直接地表达。”

泰森坦言难度是有的,但是他宁可将其放在与不同人聊天、交流时直接输出,也不情愿放于歌曲内而无法准确地表达到作品。他引用《Growing Up》作解释,说:“因为它是比较偏向『广东歌』一些的编写方式,所以我才需要修饰少少。因为我觉得广东话太直的话不美,所以当它到达最直接的时候,我便转成英文,然后『大巴、大巴』打在观众的脸上。”

创作之所以会被误会成苦差,源于强大的欲望驱使人忘记创作的根源,忘记创作的根本就是应以自我作起点。学会坦白、承实,即使表达来得张狂一点其实也不为过,或许创作的快慰就是从这一转捩点开始。

“写歌是一种跟自己进行的探讨”

提到创作的收获,Tyson 分享自从接触了音乐创作后,最大改变不是说唱的纯熟度或者歌路的广泛性,而是变得更彻底地了解自己。

因为有时候,写歌是一种跟自己进行的探讨。

泰森解释:“有时候定下题材之后,写着写着才发现,有些事情我以为自己很在意,但原来心底里其实不是真的在意,又或者发现,原来我对这件事是有第二个看法,直到着手去写才慢慢了解到自己的想法。

浏览 Tyson 的作品,其中没有太多关于人生的沉重意义,而是简单地分享爱情观、成长的观点等主题,歌与歌之间永恒的主题来自 Tyson Yoshi 本人。一直以来,Tyson 享受着极大的创作空间,但即使如此,他坦言自己也曾遇上过瓶颈:「那时候,我开始想 catch up 一下大量的制作,因为那时候我习惯了每几个月便推出歌曲;其实是好像会上瘾一样,即是每几个月出一首歌,几个月又出一首歌。然后,当你没有(推出歌曲)的时候,静了一阵子便发现你会『慌』,跟着就开始想一路不断写、不断写。」

遇上樽頸位令他感到慌忙失措,即使寫歌的動力沒有影響,但信心卻在心頭不斷動搖。「當時就定下一個時間給自己,例如每日幾時至幾時要坐下來寫歌,就如我視它為 Gym 一般的 training。」他說。「但是,我發現這個方法根本不適合我。當我第一日無法繼續下去時,我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然後這個負面影響,就會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那一刻我才發現:『不行,我要停。我不適合這樣子去做創作』。」

了解自己的珍贵之处,其实在于其产生的是一种连带关系:越是了解得深入,思绪越是清晰,而前路则越是光明。问及 Tyson 对于了解自己的体会,他突然认真起来,分享说:“其实好多人都不是太了解自己,好多人都不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想要什么。”他又指人生第一次有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是大学时期挑选学科,看着同学们都是盲目地抱着羊群心理挑选“热门”的学科,“我好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就是不需要一些作写文章的科目。了解自己,应该就是连这些微少的细节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不是吗?”

Blue Jacket and Blue Pants, from Louis Vuitton / Blue Sweater, from Maison Margiela

提到这里,泰森有感而发,突然慢下来,说道:“我觉得这样有点儿伤感的。我觉得是伤感的。”“即使,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感到‘慌张’。”不了解自己而迷失是可以预想的画面,而泰森口中的‘慌张’又是怎样的一回事?

“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很自由。特别是当你升上了大学。”泰森比喻道:“或者甚至创作;我只知道我要做一首歌,或者我只知道老师给你的目的是这样,但面前是有千千万万条路去达到这个目的,但你要挑选一条最适合你自己。例如,即使突然间将你掉到公海去,任你游去哪儿都可以,只要不死去就可以,那一刻或许就会让人…..或者香港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都是这样?顿时就会让人『慌』起来。然后,又会还是不知道自己想怎样,便慢慢朝着那套公式化的方向一路走、一路游。”说起来轻描淡写,但事实是泰森也自认曾是那公海里的一人,因此才诱发出以上的所感所知。

一路听着 Tyson 的分享,你不难发现他有过经历也有过遭遇,而来到这里,不禁向他提问:“那么,了解自己,你又觉得困难吗?”

“我不知道。”他爽快地回答。他直言自己是个易怒的男孩,因此一直以来都是靠着那一面坏情绪去带动自己,感知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每当有一些我不喜欢的东西或事情出现时,我心里那股反感的情绪是非常强烈的,我是完全收不起来。所以,我很清楚自己不喜欢什么。”他又指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即使在了解自己的层面上还是不全面,但都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指标、指南,去告诉自己继续寻找不同的东西。

人生就是如此,了解自己,这个看似微不足道或者人云亦云的命题,其实却往往盛载着牵一发动全身的破坏力。它的存在,也有意无意地渗透着生活当中,正如 Tyson 所说:“当你连自己嗜辣与否也不知道,哪怕只是享受那一餐,你都是少了一个选择。”


Monogram Bandana Windbreaker, Skater Chino, all from Louis Vuitton

“艺术是一个媒介,讲求与不同人建立连接、如何『click』到。”

泰森与我们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不时会被监制所“嫌弃”,源于他的想法过于跳脱,一时想要嘻哈、节奏蓝调,一时又会想要一些流行朋克等的类型。“因为这都很取决于我在那时期喜欢什么,然后我就会想写首什么。所以我 producer 会经常骂我:‘你一时又说 acoustic、一时又说要 EDM,你怎么了?你选定了得不得啊?’”泰森尴尬地笑着说。似乎,泰森也意会到有时自己也给团队带来了不少麻烦。

也许,创作者就是要拥有这份淘气,一份令人又爱又恨的魔力。

在访问中,Tyson 透露了许多创作灵感,以及从小到大受到影响的音乐人,发现这位唱作人既有着忠于自我的偏执态度,但同时主张吸纳不同音乐养分的开放思维,与此次拍摄主题不谋而合。适逢佳士得春拍即将举行,我们特意从中挑选了四件焦点拍品,它们分别是:草间弥生的《Starry Pumpkin Gold》(2014)、Nicolas Party 的《Still Life》(2014)、Avery Singer 的《Untitled》(2017)及空山基的《Sexy Robot - Walking in the Space》(2018),作为拍摄的美术方向,再通过 Tyson 的独特个性探究更多可能。

对于这次合作的作品,不知道 Tyson 又有什么感受呢?

He looked at the fastest rising American female artist in recent years, Avery Singer’s “Untitled,” and said, “I would first notice this piece (‘Untitled’), and I would ‘rack my brains’ to think: ‘What is it really trying to convey?’ ‘What is the thing painted expressing?’ I can see that it is a glass, but there is another object appearing next to it, what are these things?’ He explained that he hopes to try to understand the work first, even if he can only get some clues from the details, he really wants to know what it is expressing. 他看着近年其中冒起得最快的美国女性艺术家 Avery Singer 的《Untitled》说:“我会首先留意到这一幅(《Untitled》),我会『搞尽脑汁』地想:『到底它在诉说什么?』、『到底画上的这东西是在表达什么?』;我能够看得出这是一个玻璃杯,但旁边又会有另一物件出现,而这些又是什么来呢?”他解释,自己希望先尝试去了解作品,哪怕只能从细节中得到些头绪,也很想知道它在表达什么。

然后他接着说:“例如这一幅作品(《Still Life》),我知道主体是几棵蔬菜,可是我又会想:『咦,点解咁多嘢画偏偏要画蔬菜?』而且,它的用色是最吸引我注意。”

在 Tyson 眼中,他最关心的是创作背后的故事。「当我无法走进内或背后,去了解其中的故事、背景等信息,感觉已经可以很不一样。就如创作,可能当我看过创作背后的概念,之后再一次欣赏这些作品,我的解读可以完全是另一回事、另一个意思。」

创作讲求创作者的坦诚之余,其实同一时间也对于解读者、聆听者要求过之而无不及的坦白。相信一直作为创作者的 Tyson,今次换转角度从解读者的身份诠释别人的创作,感受特别立体且有趣。访问顺着四件作品一直延续,Tyson 有感而发:“艺术,其实都是一个媒介,很讲求与不同人建立连接、如何『click』到。”

Black Shirt, Black Jacket, Black Trousers and Black Shoes, all from Gicenchy

A fan once shared with him, “I didn’t feel anything when I listened to your songs in high school because I wasn’t in a relationship; but now that I’m in college and going through a breakup, when I listen again, I really feel like crying.”

“这就是“点击”到的地方。”泰森兴奋地说着。

有时候他都会质疑自己某些歌好像不太受欢迎,但是仔细想一想,还是觉得不应该想太多,因为它们终究能『click』到部分某些人。就以本地乐坛为例,其实从来不应该局限于某类型音乐就只 target 于某特定乐迷群,哪怕是严重饱和的「K 歌」时期也好,每一首歌都被创作者赋予了目的,着眼点则应该是歌曲应如何跟听众沟通,而不应是定下不同的设定。

当你表达真实的自己时,自然会影响到同意你的人。

This is Tyson’s creative insight.

“我就是想向大众、传统、主流的反方向走。”

艺术、创作与沟通,三者的存在可谓建立出无边界的思考层次,从形式表象到意识形态,每一个元素都拥有价值。问及 Tyson 对音乐创作是否有着不同形态,他答道:“都有的。我经常都希望,有些歌曲可以先推出 audio,就连 cover 上我也先构思出最简单的方式。因为我不想早已给了别人一个既定的印象。”

“我希望他们听这首歌时,可以有自己的画面投射出来。”他续说。“然后相隔一至两天后再推出 MV,将他们所幻想的画面一下子推翻。所以在创作上,绝对会有不同的形态出现。”虽然听起来带点疯狂,但无可否认,疯狂的背后是一股令人为之兴奋的旋风,随时将你、将他、将每一个人卷入漩涡。

新一代的力量往往就是充满着这份傲气和勇气。来到这里,我们问了 Tyson 一个道题:“不少人因为创作而走向极致,你又期待这一天的出现吗?”

“我觉得极致是自己无法实现的,应该是别人说的。”他立刻回答。

“如果有一天创作凌驾了你,你会害怕吗?”

“创作,其实现在已经凌驾了我整个人,我无时无刻都在寻找一些:‘咦,这样去approach这件事好像没什么人做过呢?’。”Tyson 答道。他解释:“因为我的脑海现在就是,即使是我现在的音乐、MV,甚至一些比较商业上的决策,我就是想向大众、传统、主流的反方向走。”随着近年在主流的世界里冒起,Tyson 承认反而是实践其创作信仰的绝好机会,他又指每一项新的创作思想上都是循着“咦,香港好像未曾有人试过”的方向而发展。

This question prompted him to think for a moment, and he shared again: “It’s not so much about surpassing, it’s more like creation has become a part of me.” He laughed and said, “For example, when I eat, I eat the same way every day, I don’t suddenly think of a very creative way to eat. So, creation should become a part of me, and even surpass me.”

Blue Jacket and Blue Pants, from Louis Vuitton / Blue Sweater, from Maison Margiela / Red Shoes, from Givenchy

「我还能要求什么呢?」

在创作中追求极致,艺术领域中有无数的例子,就像这次访谈中的四个拍品中,来自日本的当代波普艺术传奇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将圆点视为创作元素,一直执着地延续至九十岁,即使经历了精神、家庭、童年、社会等方面的磨难,也坚持至今,被世人誉为“波点女王”。

对于泰森而言,他又何曾想过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会怎样被认识他的人所记起?他又希望成为特定风格的传奇、代名词?还是渴望被称呼为「能够驾驭所有风格」的鬼才?

“太可怕了,我写了一首歌,就是关于这个主题,不过还没有发布。”他被问题吓了一跳。

He replied, “I don’t think it matters. If the name Tyson Yoshi has influence even after death, that’s already enough – if that influence is positive. So, I think being able to influence others is already sufficient. Style doesn’t really bother me.” 他再答道:”我觉得没有所谓。即是,Tyson Yoshi这个名在死后都有影响力的话,其实已经很足够-如果那些影响是好的话。所以,我觉得能够影响到别人就已经足够的了。风格与否,都不是太 bother 我。”

一直认为,除了热情之外,延续创作生命的另一大脉络就是乐趣。视创作如自身的一部分,其实 Tyson 又希望从创作里得到什么?

“真的没想太多。我很幸运可以视创作为一种谋生工具?或者一个生活上的 option,其实已经好好了。What more can I ask for ?”

艺术与创作,两者之间往往都依靠着想法、感受和表达去联系,随着岁月和时代的逝去,才能塑造成生命里的一大原动力。直到今天遇上他,才顿时醒悟 - 其实创作也需要傲气和韧性,只是规范的存在让大家有所遗忘。

创作者不是具有明显意图的道德家,站在创作之地,往往所关心的都是如何倾听及表达自己生命内部的景观,再塑造成强大生命力。但愿大家明白「想法太多 束缚更多 汐潮般减退」;不论我们实际的创作多么微不足道或徒劳无功,这里面都含有创造的勇气,都值得享受创作的喜悦。

泰森目前正在英国举行《Hi I’m Back》演唱会,稍早时候他在社交平台上预告8月即将在香港举行个唱,大家不妨静候佳音,期待再次在台上感受这一份不理世俗评头论足的魅力,让他再度透过音乐与创作的力量感染大家。另外,大家如果对是次合作的艺术品有兴趣,不妨于5月21至28日期间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欣赏佳士得2022春拍预览,多达数百件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作品展出,还有其他类别的艺术及雅逸精品,是了解艺术,近距离接触艺术真迹的好机会。

———
Executive Producer: Angus Mok
Producer: Vicky Wai
Photography: Olivia Tsang
Videography: Andy Lee, Angus Chau
Styling: Vicky Wai
Make Up: Carmen Chung
Hair: Jim Tse
Video Editor: Andy Lee
Editor: Carson Lin
Designer: Edwina Chan
Wardrobe: Angus Tsui, Louis Vuitton, Givenchy, Maison Margiela
Artwork: CHRISTIE’S IMAGES LTD. [2022]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