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7月 7, 2022

张宝华Sharon Cheung – 香港艺术的黄金时代 | 艺城游记

【藝城遊記】香港藝術的黃金時代 - 張寶華 Sharon Cheung

在生活的旅程中,每个人的起点各不相同,但起点并不决定未来的道路。了解每个阶段的需求,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也许能够积攒滋养,抵御未来的漫长岁月。香港资深媒体人张宝华(Sharon Cheung)在新闻行业工作多年,后来转战娱乐和商业领域,一直走在社会前沿的潮流中。经过多年的职场奋斗,进入事业稳定阶段后,她却毅然选择重新拾起课本和画笔,修读香港艺术学院为期三年的艺术学位课程,生活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正式踏上了她的艺术之旅。

自幼兴趣多多,Sharon 当时根本不当绘画是一回事,多年后的今天全身投入艺术界,亦是她始料不及的事。过往的因缘际会使然,让她有策展、举办展览的经验,这亦让她埋在心底的艺术种子萌发。重新接触艺术犹如为她开拓出一条没有回头的路,除了再次手持画笔创作外,这期间也让她接触了不少本地艺术圈才华洋溢的人,一览本土艺术的丰富面貌。

2022年,疫情的冲击持续,Sharon 却不曾停歇追寻艺术的脚步,今年除了积极筹备学士毕业展览的作品外,她亦在3月开办以本土艺术为轴心的SC Gallery,为香港创作人筑建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

中年转行,Sharon 觉得不迟亦不早,反而冥冥中迎来本土艺术的爆发期。从创作者、策展人,及到今天拥有自己的画廊,一切并非顺手拈来,到底她凭借怎样的决心去开创新路?而背后又对香港艺术有着怎样的信心?本集《艺术游记》跟随 Sharon 走入位于黄竹坑的 SC Gallery,与她细谈中途投身艺术的心路历程,以及她对香港艺术发展的种种期许。

重新学习艺术让我打开了世界另一道门。

如果说安于现状使人退步,那 Sharon 绝对是最敢于求变的一位。在传媒、娱乐圈打滚多年,一切看似相当顺遂,其中究竟有何触发点让她选择离开舒适圈,在一个全新领域中闯荡?Sharon笑说:“人生路上有些东西在你身上可以开花结果,其实都有好多是人的因缘。”从担任九仓的艺术大使开始,其中遇过的人事、环境的熏陶都促使她重新连接艺术创作。

 Sharon经历过持续跨国的新闻采访之旅,亦试过应付规模极盛的商业活动,本应以为再没有甚么跨不过的坑难得到她,然而当我们谈到修读艺术的心路历程时,她却毫不掩饰地说:“头一年真是辛苦到形容不了,活到这个年纪,我以为自己的理解能力相当不错,但回想起当年修读艺术课程的第一年,完全听不懂老师们说的那套语言,正因我从未接触过那些理论,上堂时很容易产生恐惧的感觉。”

理性思维的她理解不了什么是「与画对话」,也对「让画作自己去发挥」这说法充满疑惑,她直言:“新闻的训练讲求客观,而艺术就是180度反转,主要发掘艺术家的个人感受。”这让她反思自己过往只用理性的认知与逻辑思维去洞察环境,却忽略了用心去感受存在于世界中的各种美好。如今经过三年的训练,她笑称自己已经能掌握主观与客观的官能,打开了一个看待事物的全新角度。

“香港艺术现在正值最黄金的时间。”

從門外漢搖身一變成SC Gallery的創辦人,或許Sharon  一路走來都面對過不少質疑的聲音。不過縱然外間有一百個否定自己的理由,也抵不過自己一個鐵意的決心。當大家仍在思慮這年頭在香港發展藝術的前景,Sharon早已付諸實踐,以行動探求答案。

看着  Sharon 逐步开拓着自己的艺术事业,我们好奇问她曾否萌生过「如果早点开始就好」的念头。她坚定的应道:「我觉得自己人生每个阶段都 hit 中最黄金的时间。」时机没有太迟或过早,对她来说,每个参与的当下都是「刚刚好」。

回顾过往的工作经历,任职新闻传媒那些年,正值资源最鼎盛的时候,后来涉足娱乐公司,也迎来了港产片最后的黄金盛世。环顾当下环境,她说:“我觉得现在艺术在当下正值一个黄金时间,因为它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当其他媒介没那么好和有效率的时候,艺术其实可以肩负更多的责任去记录社会、记录人民精神。”

她续说:“艺术作品始终有一种含糊性,就算在一个敏感与高压的时代,它都可以存活。”艺术作品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精神面貌,Sharon认为当下的艺术不再单纯停留于美学的创造,而是成了时代的见证。

“艺术圈的朋友有种特质是我在过去的圈子中感受不到,就是那份‘纯粹’。”

在快节奏的传媒圈中退守下来,Sharon笑言自己仍在适应艺术圈的慢节奏。以前的工作环境,信息往往瞬间排山倒海地压过来,每个交流都讲求速度与即时性,信息都是即看即复。后来与更多艺术家接触,才知道沟通与创作一样,都是急不来的事。迂缓的步伐除了让艺术家有更多时间去消化信息,也让他们将情绪沉淀成创作养分,再化成作品的基因。

人生经历累积至今,我们更好奇投身艺术业为Sharon带来的最大转变。她不假思索地答道:“首先一定是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都为我打开一道门。”不论是陶瓷、水墨、油画创作,每位创作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有趣经历。不过最让Sharon动容的,并不关乎出来的作品有多精彩,而是每人散发出来的“纯粹”。

她说:“好多艺术家都是这样,他们创作不求回报,真的非常纯粹地想做好作品,不会顾虑太多东西,也不太计较自己付出多少时间与精力,很多都是专注在创作本身。”她以近期在画廊举办“还有阳光”的参展艺术家为例,他们都很用心雕琢细节,哪怕是一个格子或一点色块,每每下笔,都注满心思,一点一线都充满温度,这些都不能以金钱与速度来比拟。Sharon 也不禁感叹道:“这一份纯粹与这个功利社会差别很大,原来真的有这么好的人。”

“人生必须作出取舍,但我不会停止绘画。”

Sharon身兼多职,除了开设公司外,也同时看顾 SC Gallery,之前还担任中大讲师,亦持续经营自己的 YouTube 频道。频道几乎每日上新片,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电影、政治、生活、时事等,范畴之广实在让人臣服。访问当日,Sharon 仍忙着画廊下个展览的筹备工作,大家都对此惊叹不已,原来真的有人可以将「一心多用」发挥到极致。

尽管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但 Sharon 仍会抽空绘画。平时工作接踵而来,绘画的时间成了缓解压力的渠道,也让情绪有了寄托。但她亦承认自己给予创作的时间太少,未能够尽情享受。不过她亦深明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面对取舍亦是无可厚非,但她非常肯定的是自己在创作路上不会停歇。

在谈论最近的作品时,她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抽象肖像系列。Sharon过去喜欢用鲜艳明亮的色调绘画风景和花草主题的作品,但在接受了三年的艺术课程启发后,她现在更钟情于描绘那些扭曲的面容。在风格上,她借鉴了暗黑美学大师弗朗西斯·培根的崩溃面容,用强烈的笔触营造视觉上的戏剧张力,同时融合了爱德华·蒙克充满情感内涵的构图风格。

Sharon 曾经把作品分享给别人看,却被人劈头一句「人像画卖不出!」,贴上否定的标签,不过 Sharon 创作肖像系列的初衷也没考虑它们的市场价值,她说:「画人像可以有好多变化,我不是画到好 Realism 好真实,全部都是 Deformed Faces,我觉得人脸其实拥有很多信息和密码的一个官能,所以我自己就很感兴趣。」她又调侃道:「别人说唔卖得嘛,我又想试下,看看卖唔卖得出。我都想学下那份纯粹,凡事以金钱作为衡量,创作就会有很多限制。」

选择投身艺术、开办画廊让我感觉终于找到下半辈子值得憧憬的事。

上述这批肖像作品将于7月先在香港艺术中心展示,其后8月移师到SC Gallery作展览。在此之前,画廊已先后举办了数个汇聚本土艺术创作的主题性展览,Sharon 创立这间画廊的原意亦是希望通过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叙说城市故事。

从构思到落实,一切看似需要长时间准备功夫,谁也想不到画廊从无到有,竟然是短短两星期内的事。Sharon 当时受到陈育强教授的鼓励,便开始着手筹备。她直言:“我不会想太多,想多了就会却步,因为你会把想像出来的困难吓怕自己。任何事一路做下去,没有一路的顺畅,过程必定出现砂石,有砂石就马上处理,人生就是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凭着果敢与干脆利落的做事态度,画廊最后顺利在3月开幕。她满足地分享:“当我一决定做的时候,即刻觉得生命有出路,简直前途见到阳光,感觉终于有些事值得我下半世去憧憬,愿意接受未来的挑战同冲击,有一条很长的路可以行,有好多披荆斩棘的事可以去劈,这样人生才有冲劲,我觉得这就是我投身艺术圈最大的得益。” 

SC画廊立足于香港,如今合作的都是香港本土艺术家,他们创作的对象、话题都是围绕着香港,可以说是一个记录香港市民、记录香港感情、记录香港生活、以及城市节奏脉搏、社会变化的一个地方。Sharon 表示:“我不希望艺术品单单具装饰性,而想它们承载一个时代的份量在里面,这是我对画廊的一个最大期望。”

“香港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大时代的转变,其实这个时候就是香港艺术家要爆发出来的时候。”

所谓时代的份量,其实就是作品与城市的扣连,所有文学和艺术作品都一定与时代挂钩。当时代变化得越大,文化作品的创作力就越强,既然香港正经历一个大时代的转变,那么香港艺术家创作的发挥空间也变得更多,这是个很好的时机让这些创作人们突围而出。

Sharon对香港艺术家的实力与创作力充满信心,她有感现在的作品不再是比画功,从作品理念中体现艺术家的思维更为重要。对于「艺术家」的定义,她这样说:“我觉得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好,最后如果要行得远,行得有成就,最重要是脑袋。你的思维有多辽阔,有多世故,看东西有多少,有多聪明,其实就决定了你日后可以走多远。”

香港艺术家的水平很高,很多时候只是缺乏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如今 SC Gallery 充当着一个展示的空间,掌握推广本土艺术的主动性,她希望日后能持续通过这些艺术家的创作细说香港故事。

无论发展道路上如何转变,Sharon 也始终以香港这个小城市为本位。她说过对于这里的感情是不想轻易放手,那究竟这里有什么牵绊着她?

她笑言:“今日你眼中见到的我,其实就是这个地方的土壤培养、这里的文化构建出来。我觉得离开香港,其余所有地方都是一样陌生,最熟悉的始终是这里。”访问末端,自称“心野”的她表示未来已经有很多待办计划还在酝酿当中,现时暂且先卖个关子。

岁月漫长,能在这世代找到余生值得憧憬的事并不易,希望 Sharon 日后不论在艺术创作,或是画廊发展上,继续怀揣这份野心,一起创造香港艺术的辉煌时代。

执行制片人:莫克安格斯
编辑:刘颖
摄影:李安迪,Joyce Che
摄影:韦琪,李安迪
视频编辑:李安迪
设计师:陈慧娴
地点: SC画廊
特别鸣谢: 张雪儿
艺术作品:陈伟立,邓兆康,何倩彤,刘燕洋,Tobe Kan,邱国强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